今年是我省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招录取的政策和规则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面对不同的志愿填报规则,“摸着石头过河”的考生该如何科学合理填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记者采访了从北京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多年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资深教育媒体人梓燚老师。
“院校+专业组”投档 “掉档”风险或降低
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省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本科批次志愿填报单位从过去的院校平行志愿变成了“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填报数量也从去年的16个激增到今年的40个。面对前所未有的40个院校专业组和240个专业,许多考生和家长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特别是今年福建物理组与历史组的报考人数接近1∶1,与往年3∶7的文理比例相比,在招生计划不发生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历史组考生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此外,过去分文理科只有两条分数线,而今年改成了“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单位,如果一所大学设有5个专业组,就会出现5条线,有些考生担心自己不太容易找到对应位置。也就是说,往年分数的参考价值降低了。
面对这种局面,梓燚老师建议,家长和考生们要在填报前做好扎实的“功课”。首先要对今年的招生计划、录取政策与规则、录取时间安排、征求志愿的时间等做充分了解,不打无准备之战。其次是对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充分了解,明确自己成绩所处位置,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前做好生涯规划。第三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应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四年之后是考研还是就业?院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想去哪个城市发展……只有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考生才有可能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应该说,新高考的志愿填报因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幅增长,“掉档”的可能性较以前降低,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大胆“冲一冲”自己感兴趣的院校和专业。
选院校或专业因人而异 考量大学所在的地域
常常有考生和家长问,到底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梓燚老师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选择,各科成绩又比较均衡,或者准备将来出国深造的,选择在国外认可度较高的国内名校,有利于出国申请成功,这些考生就比较适合优选院校。而专业优先的原则比较适合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也适合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对前者,考生可以列出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结合分数在可能达到的区间内选择。对分数较低的考生,学校选择性不多,专业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建议选择技能性较强的专业。
在院校和专业之外,大学所在的地域和城市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考生在职业和学业发展、学校选择方面还没有非常清楚的目标,那么可以优先考虑地域。如想拥有更好的第一学历,在考分有限的情况下,可选择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但排名较高的中西部地区院校。如想拥有更好的现代化视野和就业前景,可忽视学校排名,优先选择发达地区的大城市院校。不同的地域,不仅文化底蕴各异,还代表着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在考虑院校、专业和地域时,一定要结合考生自身的情况、高校招生具体政策、招生计划数等因素综合考量,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报考方案。
明确特长与职业能力倾向 不必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在选专业时,有考生说:“我对自己都缺乏明确规划,也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怎么报志愿?”梓燚老师建议,一般而言,志愿填报要坚持兴趣优先。但当自己不清楚“想干什么”时,可定位自身“能干什么”。考生可结合自身特长或者高中阶段擅长的科目填报相应专业。若未发现自身特长,考生可借助性格、职业倾向测评量表,了解自身的性格与职业能力倾向。
同时,要辩证看待专业“热”与“冷”的关系。当前的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仍是热门专业,当前的冷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仍是冷门专业。因此,广大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大可不必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应以全面发展的长期视角,在充分了解行业前景、专业内涵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理性判断,将个人志向、学习兴趣、职业理想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技术变革的发展趋势之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专业选择,考生和家长要深入了解,权衡利弊,谨慎填报,但也无须焦虑。志愿填报会影响人的发展,但不会决定人的发展。发展优劣最终取决于自己的筹划和素养增进。我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学习生活。
规避平行志愿风险 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梓燚老师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避风险,避免“踩坑”。例如平行志愿虽然较梯度志愿风险小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如有不慎,仍有被退档或高分滑档的风险。特别是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务必关注不同专业(类)中关于体检、单科成绩的特殊要求,尽量避开学校可以不予录取、有关专业可以不予录取或不宜就读的专业,降低退档风险。
第二,填报本科常规批次志愿时建议服从调剂。如因个人原因,所填报院校或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未拉开分数梯度,投档时,院校无法安排专业,该生又不服从调剂,则有退档风险。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为一轮投档,一旦退档,则会退出该批次的录取,只能参加征求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记者 曾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