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记前往木偶馆 品味工匠艺人高超技艺

东南早报

5月30日,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学记前往岵山镇明德堂木偶馆,在艺津木偶剧团负责人、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章火的带领下,参观了木偶服饰展、木偶头冠帽展、木偶头雕刻展,走进木偶世界,开启木偶的探秘之旅。

当天,杨章火还为学记们演绎了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并教授了学记们掌中木偶、提线木偶的操作方法。在参观和体验中,学记们不仅被杨师傅精湛的操作技术所折服,更深深品味到木偶的服饰、冠帽、木偶头的精美和工匠艺人的高超技艺。

★体验操纵木偶

□学生记者 郭馨钰

(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

通过杨老师的介绍,我懂得了最初的木偶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贵族的一种陪葬品。

木偶源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主要由木偶头、冠帽、服饰等组成,其中最有艺术价值的就是木偶头了。木偶头是用香樟木雕刻的,因为香樟木易于雕刻,还有香味,而且比较不会被虫蛀。

现场,我还体验了一把如何控制掌中木偶。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伸出右手,用食指控制木偶头,大拇指控制木偶的左手,剩下的三根手指控制木偶的右手。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与小伙伴一同表演起来。此刻的我仿佛化身为木偶,与小伙伴舞着、跳着、笑着、闹着,玩得不亦乐乎!而提线木偶的操作就更复杂了,一尊提线木偶往往需要十几根甚至三十几根悬丝来操作它,实在太难了。一不小心,提线木偶的悬线在我的操作下都打结了,而杨老师的表演却活灵活现的,精彩极了。

★惊艳的木偶表演

□学生记者 刘俊锋

(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

一进古厝,我就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杨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木偶的种类,有杖头木偶、铁枝木偶、提线木偶、掌中木偶……而泉州地区的木偶主要有两种——掌中木偶和提线木偶。

其中,提线木偶是用悬丝来操纵的,非常考验表演者手指的灵活度。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杨老师带来的提线木偶表演——《小沙弥下山》。只见小沙弥各个身体部位都被悬丝牵引着,总计有二三十根。最为神奇的是小沙弥在杨老师的操纵下一会摔跤、一会念佛,看上去憨态可掬,活灵活现,着实惊艳。

★细节之处皆是匠心

□学生记者 林泽宇

(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一进入展厅,杨师傅便详细为我们介绍了木偶的制作。据说,整尊木偶最有价值的要数木偶头了,它需要经过打坯、粗坯、细坯、上土、喷色、及须、装戴等七大步骤才能完成。看着眼前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木头,最终竟然能演变成造型各异、面目不一、生动传神的各个角色形象,令人心生敬佩。

而木偶头冠帽又叫头盔帽,帝王、贵族所戴的礼帽称为“冠”;武职人员所戴的叫“盔”;帽子最繁杂,名目繁多。头盔帽根据人物身份、别、年龄、地位不同,装饰也不一样。每个头盔帽都是用纸皮和丝绸做成的,一用就是几十年,对工艺的要求极高。

不过在这些木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木偶各式各样的服饰。木偶戏服也很考究,多采用绸布和金、银、五彩绣线手工缝制。戏服分为文武两类。而文服、武服又分了好多类别……

小小木偶,从头、冠帽、服饰,每一处都是细节,每一处都展现着手艺人高超的技艺。(记者 颜雅珍 刘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