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塅村:走好乡村致富路 绘好亮丽“生态画卷”

闽北日报

仲夏时节,走进松溪县旧县乡下塅村农旅文创园,一座座浅蓝色的大棚内绿意盎然,果蔬飘香。

近年来,下塅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以农旅文创园为依托,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支部引领,立足资源

走好致富道路

11日,在下塅村农旅文创园,村民严大荣在大棚里细致察看果蔬的生长、虫害情况。“大棚的配套设施包含了自动喷灌、自动施肥、土壤酸碱度检测仪等现代科技设备,能够大大节省人工成本。”严大荣说。

下塅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与松溪县乾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了村企合作基地,引进象山红美人柑橘、上海锦绣黄桃、有机特色蔬菜、珍稀食用菌等系列特色农业品种,以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技术,建立起现代农业种植体系。

“我们将农旅文创园建成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在党群服务站的协助下,开展技术培训会,为村民提供新型农业栽植技术,带动村民利用科技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下塅村党支部书记黄仕林说。

目前,农旅文创园已入驻4家企业,1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党员带头,强化示范

绘好“生态画卷”

“前几年,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一亩地也赚不到2000元。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地每年能分红675元,还能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每天可以有150元的务工收入。”下塅村村民黄仕金高兴地说。

但刚开始,对于土地流转,村民存在许多疑问和顾虑。

为此,旧县乡党委成立党群服务站和党群服务队,为群众答疑解惑,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村民不支持,我们就发动村里的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反复召开群众会、谈心谈话会,宣传前景和效益,说服群众。一来二去,工作也就慢慢做通了。”下塅村挂点干部陆亿说。

目前,下塅村已完成规模流转土地50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0亩,有效解决土地闲置问题。

得益于农旅文创园的“东风”,下塅村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推广土地流转和种植果蔬经济作物两个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向品种多样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发展。

群众参与,凝聚合力

写好“乡风文章”

走进下塅村,主街次巷整洁干净,街坊邻居相处和睦。亮丽的村容村貌和文明新风,让这个被大山环绕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前道路上总是乱糟糟的,经过一番整治后,街道不堵了,环境变美了,蚊虫减少了,农闲时在街上散步、聊天的人也多了,家家户户都争评‘美丽庭院’呢!”谈起如今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村民们开心不已。

“下塅村环境变好了,大家茶余饭后都愿意走出家门散散步、聊聊天。我们也及时新建了老人活动室,修缮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添置了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黄仕林说。

近年来,下塅村注重发挥群众作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制定了环境卫生公约,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群众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极大改善了村庄卫生环境。同时,充分利用“道德讲堂”“远教广场”,以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如演讲比赛、“文明家庭”评选等,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 (记者 吴振伟 李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