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生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对于流浪人员老蓝来说,过生日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6月1日,70岁的老蓝过了人生中第一个生日,尽管事情已过了10余天,但回想起生日上的点点滴滴,他依然泪湿眼眶。
6月1日下午5点多,市救助站的四名社工来到老蓝临时居住的地方,大桥下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老蓝正蹲在路边地上给小狗喂食。看到社工到来,他先是惊喜了一下,当看到社工拿着平时救助的物资——水和面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老蓝的神情不经意间露出些许落寞。这时,社工端出为他煮的一碗长寿面,上面还特地放了两个荷包蛋,“这是长寿面,祝你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社工双手端上长寿面,并拿出送给老蓝的生日礼物——一台收音机。随后,社工们齐声唱起生日快乐歌。老蓝先是愣了一下,便哽咽了,他一边用手抹着眼泪一边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是我这一辈子过的第一个生日,感谢你们。”
“哎呀,70岁了,如果是有家庭的人,70岁是一定要过生日的。我自己今天也买了六个鸡蛋,本想自己煮着吃。”老蓝说,他也羡慕别人儿孙成群,热热闹闹地摆宴庆祝生日,但对他来说,这是奢望,没想到社工却像家人一样给他过生日,让他感受到温暖。
每个流浪人员的背后,大都有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老蓝也不例外。70年前,老蓝出生后,便被人遗弃在闽北一个偏远山区的垃圾桶旁。后来,一对流浪拾荒者夫妇捡拾收养了他。捡拾的流浪拾荒者也不是当地人,所以一直无法在当地申报户籍。流浪几十年,捡拾他的养父母也都离世,让他本来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养父母去世后,老蓝既无父母家人,也无身份户籍相关信息,就此过上到处流浪的生活。由于没有身份证和户籍信息,老蓝当了70年的“黑户”,不但无法找工作,还经常受到质疑和排挤。随着年龄不断增大,身上各种疾病也越发增多,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就更加艰难。
老蓝四处流浪拾荒。他说自己30年前到过漳州。这几年,一直浪迹于厦门、泉州、漳州等地。2019年8月,市救助站社工在街面开展活动中接触到了在漳州市区流浪的老蓝,他们开始与老蓝聊天、沟通,建立专业关系,希望能给他带去帮助。
老蓝是个有个性的老头,一开始,他有些排斥社工的接触,但随着社工不断耐心地与老蓝沟通,经常给他送去一些食物和生活物资,老蓝慢慢向社工敞开心扉。“他有一些生活技能,能识字,能讲普通话,通过多次接触,我们知道了他的身世,他记得他养父母跟他说过他的生日是6月1日,但他说自己从没过生日。”市救助站社工说,在与老蓝的交谈中,他们感觉到老蓝的内心渴望过生日。去年,社工便打算给老蓝过生日,但临近他的生日时,却发现他离开漳州了。“后来过了一阵子他又回来了,我们才知道他去了泉州,我们社工就想着,如果今年他在漳州,一定要为他过一次生日。”
“他的身体有一些疾病,我们经常牵挂着他,希望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到他。”社工说,当了解到老蓝的具体情况后,社工们就一直跟他沟通,希望他能够进救助站接受救助,按照相关的政策解决服务对象的安置落户问题,但老蓝一直不愿意接受进站救助。因为老蓝长期有喝酒、抽烟、养小狗的习惯,他觉得原本的流浪拾荒生活无拘无束,如果进站后就要接受救助站相关管理制度约束,这让他觉得不够自由。“本着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我们社工只能继续不断地劝导鼓励服务对象,希望他能迈出接受救助的关键一步。”社工说。(记者 周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