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与憧憬的交集
——读《弹指三年忆梦长》
阅读一名初三女生的《弹指三年忆梦长》的体验,犹如赴一趟时光穿梭的旅行,让人不禁勾起对那一段青葱岁月的回忆。
不同年代都有着各自的“青春记忆”,对于80头出生的我而言,本文让我犹如回到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场景,记忆里散发着“烧荒草的味道”。
尽管每个年代的记忆是不同的,但是气息是一样的:在不可逆的时间的笼罩下,在一往无前的生命成长的催促下,内心总会生成一种对过去充满留恋同时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情愫,它们交集着酸涩、甜蜜等滋味。
本文无疑将这种“个人成长节点”中所能引发的“情感共鸣”娓娓道出,而这种效果的获得是每一位写作者追求的,从本文中我获得了一些感悟。
首先是“作文必须是情感的真挚流露”。我能从作者的行文过程强烈地感受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作者从内心自然生发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呢?第一是选择自己特别熟悉的细节,如“教官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刻的‘俞’ ”、“他成了最后一个锁门人”、“让我们画手抄报,让我们表演课本剧”、“那些总露牙的男生再也不会被按摩牙齿了”等等,因为耳熟能详,所以信手拈来,也因为信手拈来,所以显得自然生动;第二是善于运用口语化的符合年龄特征的表述,如“集美貌和学识于一身的小公举”、“看起来神经大条臭不要脸”、“20班一直是一个很牛逼的班级”等等时代语言随处可见,读到这些表述,我会感觉作者就坐在面前向她的好友倾心而谈。真挚的感情也许是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灵魂,明代著名哲学家李贽就曾经说到:“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而《弹指三年忆梦长》正是“真心”到“真人”的呈现。
其次是本文的结构手法让我学到了“行文应该峰回路转一唱三叹”。全文的表述是典型的夹叙夹议,在结构上融入了倒叙、插叙、补叙等各种手法,在回忆往事、今日感受和憧憬未来之间进行巧妙的切换,文章一开头就是倒叙,作者便打开记忆的闸门,从“此时”将读者的视角推移到“彼时”,三年中的各种难忘的往事涌上心头,从整体的“三年时光的闪光点”到个体的“同学、班主任、老师”,这其中各种补叙、插叙,从远景到近景又到远景,三年时空在作者情感的倾述中“奇特的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在短短的行文中感受到初中时代的“丰富景致”,到了文末,作者又将读者拉回了现实,并进行了思想主题的升华,诚如作者所说的“没有永远站,但路过的每一站都有风景”。大多数写作者都明白,就如图看风景一样,为文最忌讳的是“平淡”,而追求“险绝”,本文正是通过结构上的巧妙搭架将“险绝”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曾指出:“予谓文章之妙不在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就是说好文章的妙处在于“自然灵气”和“莫可名状的奇处”,我觉得本文都做到了,真是难能可贵!(泉州企业家杂志社记者 林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