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黄雪玉 巾帼不让须眉传承“非遗”文化

泉州晚报

日前公布的2016年度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名单中,泉州台商投资区的黄雪玉名列其中。

泉州目前唯一一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漆艺专家、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特色专业领军人物培养对象、福建省雕刻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台商区张坂雕艺协会副会长……拥有众多头衔的黄雪玉,出生于著名的雕艺之乡张坂镇,从小深受木雕文化的熏陶,与雕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成长为一位颇具规模企业的负责人。她不忘初心,在不断钻研和创新中,传承“非遗”文化。

□记者 郭子芳 黄雅珊 文/图

专情漆线雕 首次参赛获得铜奖

在黄雪玉创办的弘昇漆线精雕工艺厂的产品展窗里,记者看到“双龙戏珠”“幸福和谐”等各种寓意吉祥的漆线雕花瓶和牌匾,上面的线条粗细各异、连绵不断,纹理重重叠叠、丰富立体,颜色华丽非凡、光彩夺目,栩栩如生的图案引人驻足。

“爷爷是木雕工,爸爸是开木雕厂的,从小就有雕艺的氛围,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接触了不少雕刻艺术,但黄雪玉却对漆线雕情有独钟,自16岁从师学艺至今,已在漆线雕上扎了30个年头。一件大的作品,从设计、画图到完成至少需要1年,而小的作品也要花费半年时间。一投入创作,黄雪玉经常做到凌晨两三点,而陶瓷和白玉都容易在灯光下产生双影,对眼睛伤害大,所以,黄雪玉已经早早戴上眼镜了。

漆线雕讲究静心、专心,也少不得天赋。早期创作时,黄雪玉都是在脑中直接构思,构思完就动手,不打草稿。即便如此,她的作品很早就受到青睐。20年前,在广州做生意的朋友看中了她的手艺,每次回来都要把她的漆线雕拿去卖,每次都很好卖。她的堂哥也做漆线雕,看黄雪玉的手艺确实好,便鼓励她去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选活动。

谈起这次比赛的创作,黄雪玉有点羞涩。她说,因为自己和丈夫都属鸡,又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所以,她就做了一件《幸福和谐》的作品,雕刻的是一对公鸡母鸡依偎在一起的画面。这件作品历时2个多月,最终获得了铜奖,这给她投身漆线雕事业注入了强心剂。

钻研创新 尽量少出重复作品

漆线雕的工艺是用连绵不断的漆线来表现内容,而且整个过程是手工操作,所以在创新、设计新产品上难度比较大。但对黄雪玉而言,创新却是她一直追求的,所以,她几乎不出重复的作品。这也就是为何至今她仍怀念自己卖掉的首个参赛作品,“本想好好珍藏着,但被客人看中,三番五次来说,就卖了。”

自投身漆线雕这一行以来,她博览群书,涉猎甚广,阅读大量的文史作品,学习大量艺术和美术等知识,并潜心研究,使古代传统技艺和现代气息相结合,让时代精华与乡土特色相互搭配,创建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同时,她不断进修深造,参加了华侨大学、集美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工艺美术研修班。

去年年底,黄雪玉又有新创新,将漆线雕结合到影雕上,把有闽南传统特色的惠安女服饰通过不同漆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现在优秀的雕艺大师太多了,只有不断创新,才不会落后。”她说。

带徒授艺 传承技艺义不容辞

朴实的黄雪玉,带着她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和审美视角,让自己的漆线雕作品在金碧辉煌间透出一股清秀的灵气。展示自己女性魅力的同时,她开始拓展其他女性的魅力。从1990年正式带徒授艺至今,她先后传授徒弟30多人,清一色都是女性。

“漆线雕是讲究静心、耐心、细心的手艺活,女徒弟比较细心。”所谓名师出高徒,黄雪玉的大部分徒弟已学有所成,有的已独当一面,有的已是国家高级、一级技师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大师。

2014年,黄雪玉获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而且是泉州市唯一一位。她认为,如果不是独立成为一种新的工艺品,漆线雕技艺可能会失传。“现在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并不多,有人要来学,我很乐意教他(她),重要的是这门手艺能够一代代传下去,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