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在伦敦玛丽莱蓬大街上的一个蜡像工作室里,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员工正在工作。
18世纪末,蜡像艺术家玛丽·杜莎(Marie Tussaud,通称:杜莎夫人)开创性地在巴黎建立了一份事业。那个时候,杜莎夫人迫于压力,只能通过为大革命期间处死的贵族制作面部模型(其中包括她的前雇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来证明自己对封建贵族的忠诚。
这种所谓的死亡面具可追溯到古罗马和埃及时期,那个时候尚未发明摄影技术,因此人们常用面具来保存死者的面部。千百年来,死亡面具先后被用于丧葬仪式、半身雕塑像和宗教仪式之中,甚至在犯罪现场调查中也有所使用。
1950年前后,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中堆放着大量等待修补或清理的名人头部蜡像。
一位艺术家正在清除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中一个头部蜡像上的石膏模型。
虽然死亡面具的发明者并非杜莎夫人,但她却率先在大规模范围内,将这种古老的技艺进行了商业化推广。法国大革命结束之后,杜莎夫人在1802年带着自己的蜡像作品集前往英国展览,并最终于1835年在伦敦的贝克街建立了自己的蜡像馆。随后,蜡像作品原型选取的范围逐渐扩大,从英国皇室人员,名声显赫的政治人物,到臭名昭著的罪犯及其犯罪场景等皆成为蜡像题材。
在商业运作方面,杜莎夫人悟性很高且头脑灵活。为了尽可能展现蜡像的真实性,她使用蜡像原型相关的真实物件对其进行装饰。无论是运送1890年汉普斯特德谋杀案受害者被肢解残骸的手推车,还是乔治四世的加冕袍,杜莎夫人所选取的装饰性物件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