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镇上曾村,有一个民间发明家,他从上世纪80年代获得第一项国家专利起,到如今已经拥有了十几项国家专利。他叫曾文水,一个痴迷研究发明三十多年,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草根“科学家”。
酸水处理装置
造价成本低
日前,记者来到曾文水家里,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其中的一项发明——一种酸水处理装置。据了解,这是一种对自来水进行处理,改善水质的装置。说起发明这项装置的初衷,他介绍,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对优质水质的需求意识也逐渐增强。但是,现有的自来水的pH值大都处于6.0—6.6之间,呈酸性,如果长期饮用pH值偏酸性的水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对酸性水进行碱性处理的水处理装置。但是,这些酸性水处理装置,均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的特点,而这些因素常常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
记者看到,他发明的这一仪器为非铁质容器,主要由微型抽水泵、进水装置、喷嘴装置、圆弧形玻璃容器,和出水装置等几个部分构成。曾文水当场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个杯子盛了一杯家里的自来水,先用pH值测试仪测出自来水的pH值为6.6,呈酸性。然后他开始用他发明的酸水处理器处理这杯自来水,处理完成后,用pH值测试仪测出自来水的pH值变为7.6,达到弱碱性标准。曾文水介绍:“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比,这一装置在水处理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化学用剂,不会使水体的矿物质被破坏或去除,具有结构简易,造价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
家庭制冷设备
环保又节能
除了发明了酸水处理容器,曾文水还发明了房间自动制冷设备、自动泡茶装置等,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实用的。
“地下的温度是冬暖夏凉。如果夏天可以把地下的凉气带到屋内,那不用开空调也能制冷了。”经过研究,曾文水想出了一套办法。首先,将屋顶改造成三角箱形状。“三角箱”东西两侧顶部的面积大,且使用的是易吸热的材料,这样,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东西两侧的顶部就能吸足热量。“三角箱”南北两侧的面积小,且都留出空隙,使屋顶的空气能与屋内的空气形成对流。“如此一来,夏天屋顶的温度可能达到七八十摄氏度。”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屋内的空气就会被吸上屋顶,并通过屋顶南北两侧的空隙排出屋外。
为了解决“冷气”的来源,曾文水在地下铺设管道,管道内的冷空气可以来自地下水井等,并将管道的许多排气孔出口与房屋连接,“夏天,地下管道内的冷空气在20℃左右,而房间内的温度是30℃,当热空气从屋顶排出时,管道内的冷空气会升上来补充到屋内。”经过冷热交融,可以实现降温3℃—5℃,是个名副其实的“空调房”。
他进一步说,为了使制冷效果更好,还可以把房间的门窗都关紧,同时,在屋顶南北其中一侧安装一个排气扇,加速将屋内的空气排出,将管道内的空气吸进屋内。2012年,他发明这个“房间自动制冷设备”获得了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览会铜奖。
而他的另一项发明——自动泡茶装置则被德化一家陶瓷企业看中买断,如今这一自动泡茶装置已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痴心发明创造
他乐此不疲
别看曾文水发明创造这么厉害,早年,他也曾经做过修钟表的师傅,当过木匠,还做过石雕、木雕、泥塑。虽然做过这么多的工作,但他最爱的,还是发明研究。“我开始真正研究发明应该是在1984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10多项发明专利了。”曾文水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父母到田里干活,发现在种花生的时候,要一点一点埋到土里,太耗费人力物力了。“于是我就和站在一旁的生产队长说,可以拿一根管子,在里面放花生米,再挖个小洞,然后让花生米自己滑落,这样就不用自己动手了。”曾文水说,生产队长一听完他的建议,惊讶了。“那个时候只是突发奇想,在大概1984年的时候我发明了一个鸣声茶壶,那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专利。”
像曾文水这样攥着不少国家发明专利的民间“爱迪生”也有自己的苦恼。据说,这些国家发明专利大多以证书和图纸呈现,真正投入生产、创造财富的凤毛麟角。
从获得第一项国家专利起,至今他已拥有十几项国家专利。为了维护专利,尽管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他还是每年坚持向国家专利局缴纳不少费用。不过,曾文水告诉记者,随着专利越来越多,没法同时支付那么多专利费用,就注销了四五个。“虽然我也遭遇过专利被人‘剽窃’、‘模仿’,给我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名誉损失,但这不会影响我继续研究新的发明。”曾文水表示,对于发明创造,他乐此不疲。
□记者 郭慧杰 陈桂生 通讯员 庄碧玉 温长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