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明在厦门马拉松比赛中。 资料图片
邓超明在第四个本命年恋上马拉松
我想跑得更久更远(我运动我快乐)
本报记者 程聚新
“北起哈尔滨,南抵海南岛,东自上海,西至敦煌……跑过近40个城市,光是花在路上就差不多5万公里”,在地图上点画4年间跑过的马拉松,北京跑友邓超明意气风发,仿佛一位南征北战的将军,“上个月,我在武汉跑完了第六十二个全程马拉松,距离自己的‘百马’又近了一步。”
“大龄跑友”,要做“百马王子”
经营一家广告公司的邓超明生于1966年,属马,他认为这是自己与马拉松的一种“缘分”。开启马拉松生涯,刚好也是在自己的第四个“本命年”。
2014年9月,邓超明在同学的鼓动下,在河北衡水首次尝试全程马拉松。跑完42.195公里,用了5小时26分,赶在关门时间半小时前完赛。
成绩或许并不起眼,但将信念贯彻于坚持、一步步丈量的过程,让他仿佛找回了青春的激情、奋斗的乐趣。终点线成了新征途的起点线,从朋友带动到自己主动,邓超明就这么跑了起来。
2015年3月,在郑开马拉松上,邓超明偶遇同学里的“马拉松达人”吴子富。“他告诉我,要在60岁前跑完100个马拉松”,邓超明很是惊奇和崇拜,“我暗自立誓向他学习,当即加入了他的‘百马王子’跑步群。”
有了目标,有了伙伴,就有了方向。和群友一起探讨训练方法和跑步哲学,邓超明对马拉松的认识越来越深,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频,不到4年间,竟跑了60多场全马。
“按目前一年近20场的节奏看,跑完百马无需等到头发花白的60岁。2019年是我们公司成立20周年,我想完成这个‘小目标’,作为献礼。”邓超明说。
“慢就是快”,重在“跑得更远”
邓超明的头两次全程马拉松,间隔了两个月,成绩提高了37分钟。“第一次在衡水,只有一个念头,在关门时间前完赛。”邓超明回忆说,“第二次在合肥跑了4小时49分,那时候才明白配速的重要性。”
从5个半小时到“破5”,再到将成绩稳定在4小时20分上下,邓超明很感谢同学孙化明和跑友李小白的指导,“他们告诉我,跑全马一定要按自己的配速量力而行”,邓超明现在的配速约在6分10秒/公里,“倒不是没法跑更快,但我想跑得更远。”
商海逐浪,讲究“慢就是快”。在邓超明看来,跑马拉松,也适用这个道理。在追逐“百马”的路上,他见过不少跑友为了成绩和速度的提升,失去对强度和配速的把控,甚至拉伤身体,结果只能跑一场歇俩月。
“我一年大概跑20场,多次‘背靠背’跑全马,甚至一天两赛,上午在哈尔滨完赛后赶到青岛,参加晚上11点鸣枪的夜跑”,邓超明说,“前提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找到合适的参赛频率和奔跑速度,才能让每一场马拉松都舒适、安全。”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希望有精彩的发枪,也有完美的收官,“那就更应该找到自己的配速,学会控制自己”,邓超明说,“我想70岁实现事业上的退休,但跑马拉松可没有退役的打算。”
“请人流汗”,就是“有乐共享”
“跑上马的感受,一个词就是国际化;北马算是我的主场,大气厚重;厦马,吹海风听涛声,美!汉马算我另一个主场,每年必到……”邓超明几乎能记起每一场马拉松的时间和地点,也对沿途的风景如数家珍,说起对自己的影响更是颇有感触,“当我在跑步时,青春、激情、梦想,仿佛与自己融为一体,不再孤单、彷徨,身边的跑者就像久别重逢的伙伴。”
“吴子富、李小白、孙化明这3位‘前辈’带我感受到马拉松的快乐,现在我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将这份快乐传递出去。”邓超明认为,“请人流汗”,是送人健康,也是“有乐共享”。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家人,和儿子利用假期骑行,带着妻子参加马拉松比赛,“我跑全马,她跑半马,夫妻齐上阵,相会在终点。”4年间,邓超明坚持在朋友圈“直播”自己的“百马”征程,“每次都要写上这是自己的第几个42.195公里,希望让朋友了解、参与马拉松”。甚至还爱屋及乌地投身赛事的运营和推广,交游广泛的他号称,至少有300人受到影响,对马拉松产生兴趣,甚至亲身体验。
全程42.195公里的马拉松,是堪称挑战自我的极限项目,也因为比赛场地开放而有强烈的新鲜感、大众跑者与专业选手得以同场竞技而体现出包容性,是一项有着强烈吸引力的运动。很多跑友,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一旦开跑,就再难停下来。邓超明也是这样,“我不仅要跑‘百马’,还要马不停蹄,未来追逐‘千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