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联动共治“一盘棋”
社区环境差、居民融合差、缺乏有益的社区活动……这是城市治理中常见的“绊脚石”。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水”,屿头村将突破口放在了推动“多元治理”上,以党建撬动治理杠杆。
区域共建联席会就是典型。
在屿头村,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5日,是共建单位的“固定联席会议日”,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联席会议作为共建单位商议、研究和决定区域党建重要事项的基本形式,按照“提议、商议、决议”三步工作法,建立议事决策机制。会前,村党委结合区域党建重点任务和重难点问题,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确定议题。经联席会议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形成各项决议、决定。联席制度实施以来,已召开7次联席会议,累计作出决议、决定24项。
除此之外,屿头村还建立小区党群议事会。由村党委或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筛选有热情、有号召力的业主党员担任执行主席,与会成员包括小区党员、群团代表、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党群议事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如遇重要事项可随时召开。试点以来,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开元、埭园、江滨3个居民楼群建于20世纪90年代,面临着占用绿化带、楼道杂物堆积等问题,今年9月,党群议事会针对这些“小事”开展了专题治理协商,通过集体“会诊开方”,很快解决了这些困扰已久的“老大难”。
“通过有意识选择一些动手见成效的微项目,既缓解以往村级‘一包到底’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增进邻里间的沟通了解。”屿头村党委书记杨志杰如是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台商区还积极探索“席位制委员”。针对居民小区住户多、人员结构复杂,小区治理上往往“独木难支”的情况,实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党群议事会人员“交叉任职”,通过“目标同向、问题同解、三方联动”,实现小区治理“三管齐下”。在侨乡综合市场,“交叉任职”模式的实施带来了新的变化,以往市场管理分析会会议时间长、议题久商未决,而现在,基于村党委、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市场管委会人员交叉、重心前移,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已“了然于心”,会议协商常常“一拍即合”,服务效率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双提升”。
“党建工作如绣花针,在它的穿梭引导下,将分散、多元的资源要素紧紧串联在一起,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治理优势。”台商投资区党群工作部部长陈友爱表示,“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多元共治的可持续。”在他看来,区域化大党建下的社区治理不再是单打独斗,在凝聚多元力量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多元活力。只有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区域化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大党建格局,才能让大家最大限度把力量下沉,真正让居民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享受到党建的服务。
打造服务群众“一家亲”
走进尊湖·鸿盛联合党支部,飘扬的党旗、庄严的誓词、党的光辉历程、新时代使命等内容展现在小区党支部的墙面上。其中,一张由15个二维码组成的“党员服务超市”格外醒目。“只要扫一扫,群众可以就法律、医疗、卫生等问题,随时与我们联系,实现全天候的服务。”党支部书记黄志坚告诉记者,不久前,小区业主吴先生就是通过这一渠道找到法律咨询,最终解决被欠的20多万元。
不仅如此,这个成立不过半年多的党支部还与各大医院合作,每周3次在党支部的“红色健康小屋”开展免费义诊活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红色健康小屋”,每到义诊日,总是人气旺盛。“成立时间虽短,但党支部却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这是很多小区业主共同的体会。
“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良性互动,破解小区安全、环境卫生提升等‘麻烦事’。”黄志坚说,社区、物业、业委会从“三足鼎立”变为“三方联动”,共做社区家园“一家人”,合力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通过做实“家门口”党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老百姓愿意来、坐得下、留得住。不少群众纷纷表示想要加入党组织,如今黄志坚已经收到10多份入党申请书。“心里有底,很开心。”这是黄志坚最大的体会。
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这是台商区整合城市党建资源、创新社会治理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逐步实现城市大党建格局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尊湖·鸿盛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一项项便民服务措施推陈出新,更快捷更高效地帮助群众解决了各类问题,提高了小区物业的管理水平,小区管理的投诉明显减少,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