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不断的黎大情缘——访泉州黎明大学首届毕业生杨钊

泉州企业家杂志

割不断的黎大情缘——访泉州黎明大学首届毕业生杨钊泉州城建集团董事、泉州市东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杨钊 林雅萍/摄

(文/吴沿 林雅萍)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美好的遇见,又何尝不是这样。

那年,在泉州开元寺的玉兰树下,黄永玉意外地遇见了弘一法师。

那年,为解决闽南地区的教育问题,在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建议下,梁披云和一些地方有识之士决定创办黎明高级中学。这所提倡男女同校、勤工俭学、追求“平民化、社会化、科学化、艺术化”的新型学校,引起了于右任、巴金、鲁彦等一大批高山仰止的名人的关切,也在古城泉州留下了不少佳话……

从1929年初创建的黎明高中,到1981年,由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联络海外侨亲和原黎明师友在黎明高中旧址复办黎明学园,再到1984年,黎明学园被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黎明职业大学。这所学校,延绵着理想,扎根泉州,服务泉州,伴随着古城的重兴而日渐壮大。

人们常说,一座城市多一所大学,就多了一处人文的高地,也多了一个精神的去处,更会多一点人文的关怀、理性的存在、智力的支持。正是这种渗化于无形的大学精神,才让人心生敬仰,才让人心神往之。

有意思的是,这种精神,并非与生俱来,它来自浸润其中的谦谦教师,年轻学子的言传身教,心灵碰撞和精神交锋。在泉州就有这样一群人,年轻的他们恰好与初创的黎明大学相遇,有幸在黎大的成长中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迹。近日,笔者采访了黎明大学第一届学生会主席、现任泉州城建集团董事、泉州市东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杨钊。

父辈的渊源,名城的遗响

和杨钊聊黎大,其实是和两代人在对话。

杨钊的父亲杨翔翔教授,1996年从华侨大学副校长领导岗位退下时,当时境内外有多所大学高薪争聘。黎大校董会董事长梁披云先生更是三番五次向杨翔翔发出盛情邀请。梁披云父子俩反复找杨翔翔交谈,终于杨翔翔,二话不说,毅然前往黎大,担任校长长达8年之久。

这是两位有古君子遗风的知己之间惺惺相惜的信任和奔赴。

杨翔翔,上世纪50年代初求学于上海交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后随学校西迁,是当时较早一批赴西安建设西安交大的年轻教师。由于夫妻两人均为家中独苗,身在菲律宾、印尼的两位家长先后写信向国侨办反映,要求将他(她)们两人调回泉州。1960年华侨大学初创,1963年华侨大学开办工科,于是杨翔翔夫妻两人便被调到华侨大学。

梁老是华侨大学的校董,与华侨大学的领导十分熟悉,与分管教务的杨翔翔副校长更为亲密。因此,黎大初创,华侨大学给予了全方位的有力扶持与帮助。

杨钊回忆说,1984年,黎大刚刚创办时,全校只有两个班,没有自己的校区,只有华侨中学暂借的4间教室,2间做办公室,2间当教室。课间,他们这些大学生就和华侨中学的中学生一起做广播体操。直到1986年,黎大搬到泉州北门,才有了自己2幢4层教学楼,当时黎大开设了工民建、企业管理、中文秘书、英语等4、5个专业,不少课程都是由华大教授来校授课。有华大的支持,学生们的功课一点都不含糊,学得十分扎实。

杨钊说,虽然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青年学子们都十分感恩梁老。

当时,我省高考录取率只有5%,杨钊只因4分之差与本科大学擦肩而过。如果没有黎大,杨钊恐怕真的要和大学失之交臂了。高等学府之所以令人神往,就因为经过大学系统的教育、熏陶之后,个人素养和能力涵养都大不相同。“黎大让我们实现了质的飞跃”,时至今日,杨钊依然这么认为。

梁老之与黎大,有如航标之于航船。梁老确定下来的办学思路,都能在黎大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实。杨翔翔校长正是其中一位坚定的追随者和实践者。从1998年初入主黎大到2006年,整整8年多时间,正是黎大从宏基初奠转向规模扩张、教学提升的重要阶段,黎大的东海新校区,也是在这8年间从蓝图变成现实的……

名城的遗响,父辈的渊源,使黎大在杨钊的心里有了与众不同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