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商区百崎乡青少年活动中心里,孩子们正认真学习《新弟子规》,这份弟子规是根据百崎开基祖郭仲远留下的家训所改编。
(文/本刊记者 谢玉燕 特约记者 郭惠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滋养着社会文明的花芽。
今年上半年,泉州台商投资区陆续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以“十百千”为主要内容的“家+文化”建设系列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从树立德善之规,到传递美德风尚,魅力新区挖掘出了一批传承好家风的典型,郭廷水、郭志坛、陈德杉、杨呈辉、郭其南……他们让“家风建设”逐渐融入更多百姓的血脉,荡漾进更多群众的心里,道德的厚土正逐步造就着文明的高地。
郭廷水、郭志坛:“善”至则“魂”成
在泉州湾北岸毗邻跨海大桥北段,与后渚港隔海相望的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踏入百崎回族乡,在深幽的小巷中穿行,迎面突然耸立出一座构筑典丽、崇宏壮观、凸显明代建筑风格的古祠——郭氏家庙,世称“宣慰府”,朱门玄柱,俨然有别于其他宗祠。
翻开120字的百崎郭氏家训,乐善好施的思想被提及多次,其中“从善孜孜 企仰先哲”,就是告诫郭氏后人要从善积德、乐善好施。家训宣扬的慈善文化代代传承,至今仍影响着郭氏后人。郭修彬、郭泽森、郭泽鹏、郭廷真等郭氏宗亲踊跃捐资,积极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据统计,近年来,郭氏家族为台商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已累计捐资近600万,救助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超过百人,以实际行动弘扬慈善文化,传承郭氏“从善”家风。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恰逢郭廷水老人78岁生日,他与老伴儿子们一合计,决定不摆豪宴,而是以他和妻子郭秀琴的名义,在台商区慈善总会设立5000万元慈善教育基金,每年拨出一定的善款,用于台商区奖教奖学。同时他还通过慈善总会向百崎民族中学捐赠50万元现金,他的儿子郭泽森捐赠现金100万元设立“泉州嘉泰鞋业有限公司扶贫济困专项基金”。
善事无类,行之即善。在百崎像郭廷水家族这样热心慈善事业的郭氏后人还有很多,郭志坛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作为一名助老志愿者,20年来,百崎乡的小街巷已不知被郭志坛走过了多少遍,多少乡间小路都曾留下他匆匆而过的身影。平常隔三岔五,他总就会拎着大袋小袋,给乡里的孤寡老人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正如他所言:“助人不图回报,只求收获快乐的心情。”
由于父亲早逝,郭志坛过早体味到生活的苦难与艰辛,这也给他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所以他告诉自己,一旦安居乐业,一定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要让他们过得那么艰难。1993年,20余岁的他便开始收留一些路边的流浪汉,扶助村子里的孤寡老人。20年来,他始终不忘初衷,自费帮扶乡中多名孤寡病残老人、弱势人群、空巢老人等累计数十人,引导失足少年回归正途,助学扶贫,帮邻里调解纠纷,无偿献血……他用实际行动一步步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诺言。
而今,在台商区,无论是“大家训”还是“小家规”,它们的形成许多都镌刻着“从善”文化的历史烙印,它们的传承都浸润着每个家庭的勤勉努力,而这正是百崎郭氏传承600多年的家族密码。人人可慈善,慈善需人人,慈善惠人人,代代相传的祖训家戒时刻告诫着我们:为人要爱众亲仁、博施济众、救难怜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