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状元录》一书
让故乡人引以为傲的是,陈逖当官,能心怀百姓,体察民情,尽瘁国家。
陈逖(890—952年)字田远,号易斋。一般的说法是,陈逖是唐末五代时晋江渎头陈洋人。因年代久远,已无据可考。陈仲初《晋江状元谱》载,大概在唐会昌年间,陈逖当过小官员的祖父退休后,由莆田经仙游进泉州城暂住,偶游晋江南岸,相中陈洋一带溪山景色优美、土地肥沃,便买地肇基于此。推远一些,陈逖先祖陈迈入兴化,是因为他在隋大业二年(607年)领泉州兵马镇守兴化,后仕唐,有德政,百姓立祠于县衙东敬祀,其裔孙衍传为“十八陈”,成闽中望族。陈逖生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九月二十五日,少年时好学敏慧,擅长写文章,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高中状元。时在末帝朱元真(888—952年)十一年的在位期内。这一期内共科考8次,取进士106人,按理应有状元8人,但目前仅知陈逖一人。这一年朝廷共取士12人。据记载,廷试的那一天,陈逖胸有成竹,执笔直书,一气呵成,无一败笔。
据《泉州府志》载,古时泉州府文庙庄严而又神圣,却每每有传奇故事发生。传说每当泉州士子及第之年,庙中庭院所栽种的皂荚树就会发一荚,郡民觉得灵异应验,因此认为这是神灵所赐。另据《晋江县志》载,泉州文宣王庙庭有株皂荚树,每逢开科考试年景,皂荚就开花结荚,结多少荚,预示该科有多少泉州人中进士。晋江生员陈逖中状元这一年,泉州府文庙庭院中皂荚树结了一荚半,黄仁颖应试明经第得中,但进士试落第。那个时候,天下人看中进士而轻视明经,民间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到了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晋江生员潘湖人黄仁颖再度赴试,才得状元。那半荚皂荚便成了全荚。这虽说是个传说,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却表明五代时泉州府学与取士的内在联系。其实,那时的孔庙内并没有办学堂,只是用来祭祀孔子而已。这件事宋《太平广记》曾引《稽神录》加以记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是个政治黑暗、朝代更叠、兵荒马乱的年代。陈逖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学有所成,并高中状元,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他自幼聪慧,进退知理,风度翩翩,入京应试,对答如流。从此,他开始步入仕途。
陈逖为人深沉又雄才大略,虽逢乱世却能日夜操劳,尽力为后梁效力,为当朝丞相敬翔所荐辟。末帝下诏,让他到后梁京都开封侍候授职。刚刚开始被授编撰时,后梁国土都被晋国所侵占,先是被侵占河北,不久又被占据山东。
据史书载,陈逖曾向后梁末帝上奏指出,国家连年丧失兵力,士气未振。希望皇帝不要深居殿阁之中,要建功立业。振作有为,收复失地,振兴国家。但忠言逆耳,他所提建议始终未被后梁末帝朱友贞所采纳。为此他非常苦恼,屡屡向当朝宰相敬翔提出辞去编撰之职、退休归家的要求,却不被获准。陈逖只好忍辱负重,继续尽职于朝事。、后历礼部员外郎、郎中、翰林承旨。再后来,陈逖又跟从安元信去营救上党,随后带兵攻破夹寨,收复潞州,以功绩授校捡司空。因受奸臣赵岩排挤,陈逖被贬为雷州推官。
陈逖平生虽身居高官,仍然经常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疾苦。据传,当时他的家乡渎头连续多年遭受水灾,五谷颗粒无收,他便将自己有限的月俸资助给陈洋中最贫困的农民,让他们度过难关,重建家园。可是,后梁末帝却信任奸臣赵岩,让其肆意操弄朝政,陈逖为此深感忧虑,后梁国势也日见衰弱。
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十二月,陈逖抱憾称病返回家乡隐居。宋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十一月十四日陈逖病逝家中,被皇帝赐谥号为“文端”。陈逖文才过人,著有《田远诗话》五卷。
本文摘自《泉州状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