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医院门诊大厅浮雕墙 陈玉玲/摄
医疗大街 陈玉玲/摄
民生工程大于天,医疗机构的布局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经过慎重考虑,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泉州中医院新院选址鲤城金龙街道,占地173亩地。
整整扩大了10倍!这让刘宪俊激动不已,不过,不久之后,他迅速冷静了下来,地是要下来了,可是就这么干等着搬到新地方吗?空间扩大了,对医院的要求也跟着提升,搬过去以后,现在的“小牛”拉得动未来的“大车”吗?
刘宪俊决定一手建新院,一手练内功。一场苦练内功的热潮在泉州中医院悄然兴起。
几年奋斗下来,成绩斐然。
目前,泉州市中医院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这也是泉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和针灸科;6个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针灸、中医妇科、中医肾病、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中医肛肠专科、中医骨伤专科;有国家级名老中医6人,享受国家津贴2人。
2013年9月,泉州市中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是同批次参评医院中分数最高的,也是历届中评分最高的中医院。
2014年6月18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专家石学敏院士在该院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临床、基础科研和中医理论研究。
强大的医疗队伍使世界各地的病人慕名而来,高峰期,医院里同时有3名院士住院。
“中医博大精深,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医十分崇尚,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刘宪俊告诉记者。
原来,除了医疗队伍建设,在对外学术交流上,中医院一直有良好的传统。
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从1991年开始至2013年,已连续举办11届,每两年1届(第七届因逢非典故拖延了1年),由各县、市、区轮流承办,是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和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富有特色的学术活动之一。每次的研讨会,都会吸引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而其影响力也逐渐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南国家扩散到阿拉伯、印度、南非等其他国家。
善于举一反三的刘宪俊把建设医疗队伍和发展对外学术交流的那股劲头又用在了新院的建设和搬迁上。
新院11.2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门诊医技楼、病房大楼、高压氧舱和能源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首期1000张床位,在3年的时间内建设完成。
如今,900平米的门诊大厅,充满了现代建筑的大气,又处处显露出人性化的细致。
一楼通往住院部的“医疗大街”,是连接门诊部与住院部的主要通道,宽度达到8米。刘院长开玩笑说:“这条通道可以同时容纳两辆汽车并行。”因而称其为大街,名副其实。
医疗大街旁,是一处门诊病人的休息区,里面两个景观花坛,玻璃顶中庭,保证了整个休息区的采光,紧挨着玻璃幕墙的那一面则被做成了文化墙,上面有许多中草药的浮雕;浮雕墙再过来,便是通往各个楼层的手扶梯了。景观花坛、玻璃幕墙和浮雕墙,把一个简单的休息区装点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相信病人在此候诊或等报告,也是一种享受。
“表面上看,是中医院变得‘高大上’了,骨子里是泉州的民生根基变得‘高大上’了”。刘宪俊颇有感慨地告诉记者:“8月9日,超强台风‘苏迪罗’正面袭击泉州,抗台之余,康涛市长还专程挤出时间到新院慰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