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超:通往石业的核心之路

泉州企业家杂志

黄明超:通往石业的核心之路

明超石业董事长黄明超   黄秋蓉/摄

泉州企业家杂志 记者  黄秋蓉报道)闪电米黄,西班牙米黄,月光米黄,金殿玉……一块块笨重沉闷的石头荒料经过加工,便成为了精品,成了美的化身。这是明超石业董事长黄明超最得意的地方。

虽成长于“石材之乡”南安,但黄明超始终没有想过自己与石材的结缘如此之深。

自幼好学的他在上学期间一直担任班干部,却迫于家庭经济原因辍学。所幸的是,好学的因子仍活跃于心,《诸葛亮传》、《资治通鉴》成为了他的枕边书。

穷则思变,辍学后的黄明超开始为生计奔波,他卖过瓷砖,拉过煤,搞过船运。2002年,他看到国内经济迅速崛起带来的石材商机后,转营石材生意。

求变之路

变则通,通则达。

父亲在矿务局上班,母亲在家务农。并非经商世家出身的黄明超,一开始也没有扎进石材里。

1995年,黄明超到南京卖瓷砖。1998年的洪灾让许多码头被淹,导致船只被迫滞留码头无法卸货。黄明超一下子看到商机,便在南京租下木材码头,因当时木材码头平台大,水位高,没有被洪水淹没。他便在南安水头组织了一个车队,做起泉州到南京的货物运输及海运代理。

到了2002年,善于研究政策的黄明超看到房地产市场火热,国内经济的迅速崛起带来的石材商机,加之水头良好的石材市场,他便决心转营石材生意。

当时,水头已拥有5万平方米的“中国石材城”,如何在成熟的石材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成了黄明超创业初期最花心思的一件事。尽管万事开头难,但黄明超始终没有降低自己对原材料高端品质的追求。

2003年,黄明超与朋友一起到土耳其找石头。“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高起高走的,土耳其矿山资源丰富,竞争相对较小,更容易找到高质量的石材荒料。”

在原材料上胜人一筹,加工技术方面也要精益求精才更加出类拔萃。在当时,“闪电米黄”是石材市场里的“香饽饽”,它的外观可以与石材界里的皇后“莎安娜”相媲美,价格上却便宜许多。

然而,这种石材品种加工时容易断裂,就算是一些资历深、经验丰富的石材厂也难以加工,因此便显得特别的金贵,常常是供不应求。

黄明超知难而上。他自己先到广东学习大理石的深加工技术,而后苦心专研,终于想出了一套既“土”又实用的加工方法。用胶水与加厚网布将整块荒料包住,再进行切割,这种加工方法属于石材业里的首创,这种实用可行的方法很快在水头推广开来。黄明超又另辟蹊径,坚持精深加工,许多加工难度大或罕见种类的石材在明超石业这里都能轻松搞定。寻求差异,定位明确,使明超石业迅速成为后起之秀,在业界打响了第一炮。

产品有好质量,企业有好口碑,销售渠道自然不能忽视。创业前期,黄明超将销售的主战场布局在国外,每年有70%的石材销往东南亚、日韩、欧洲等地。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石材出口受到冲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黄明超迅速而果断地转向国内工程市场。

他认真研读中央、省、市在扩大内需方面的政策,也经常关注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补助。在摸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黄明超先后在西安、太原、郑州、武汉等地设立营销点,产品供向偌大的中西部市场。

诚信之路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存。

在采访中,黄明超告诉记者:“诚实做人,诚信经营十分重要,不管是企业还是为人,都要懂得换位思考。”年幼的见闻与长大后的经历让黄明超对“诚信”二字有切身的体会。

黄明超的父亲在矿务局工作。小时候的黄明超时常纳闷:父亲在机关工作,捧着“铁饭碗”,为什么家里不富裕呢?有一次,他到父亲的办公室,刚好碰到有人来找父亲办事,那个人塞了一包茶叶给父亲,但是黄明超的父亲硬是不肯收。要知道,当时黄明超的母亲一个人要打理好几亩的田地,黄明超从童年起便跟着大哥帮家里做家务、干农活,还卖过冰棒,摆过地摊,……尽管生活拮据,但父亲还是堂堂正正秉公办事。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黄明超的脑海里,砥砺着他创业守业。

2009年的时候,明超石业与浙江某一广场签下了工程石材项目订单。然而,与之承接的石材荒料因受国际海运延误的影响,无法按预定日期送到。眼看着交货日期的逼近,黄明超心急如焚。为此,他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在会上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向别的石材商调荒料。

他连夜赶到广东,洽谈买荒料事宜,最后,如期保质保量向工程方交货。尽管这一订单不但血本无归还倒贴钱,但黄明超的心里既轻松又畅快,因为在他看来,“再多的钱都无法购买信誉。”而工程方对于黄明超的做法既惊喜又感动,此后,每一个新项目的落成,工程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明超石业,与之结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对于黄明超来说,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一贯坚持诚信的作风,让明超石业最终赢得了“福建省石材百强企业”、“全国建材系统AAA级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一系列的殊荣。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