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 (陈英杰/摄)
(泉州企业家杂志 记者 陈敬成 谢玉燕 宋春兰报道)“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海上丝路从这里铺向世界,金门酒醇,永春柑甜,德化瓷美,安溪茶香 ……”11月26日晚上8时,泉州海峡体育中心座无虚席,万众瞩目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东亚文化之都 ▪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系列活动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一场与国际接轨的艺术盛会,参与国家之多,嘉宾层次之高,文化元素之丰富,前所未有。紧扣新时期泉州发展的主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打造“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民惠民”为主线,系列活动实现了文化和经贸两个层面的双轮驱动。
以文化激发共鸣
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为这是泉州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迅速组织相关部门、院校、专家学者,分析泉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比较优势,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
战略设想一提出来,泉州迅速付诸实施,2月24日,中宣部、国务院侨办及中新社在泉州举办“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6月1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协联合阿拉伯城市组织在泉州举办首届中阿城市论坛。同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相关省(市、自治区)在泉州举办“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专题座谈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品牌发展论坛等刚刚在泉州落下帷幕。
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东亚文化之都”等诸多文化品牌的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拥有坚实的人脉基础。泉州拥有华侨华人750万人,90%侨居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泉州自古就是中国与阿拉伯文明交汇之地,宋、元时期,泉州的穆斯林多达十几万人,目前泉州尚有当年阿拉伯人、波斯人后裔5万人左右。扎实的产业基础、开放政策、超亿吨的港口条件、习惯、穿梭于国内外寻找商机的企业家群体,都成为泉州重振“海丝”的有利条件。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表示,作为历史上东西方文化的聚集地、交汇点,泉州将把“以文化促交流、促合作”的主题延伸下去,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西街旧面粉厂,地处泉州历史城区核心区,成为展现城市活力的又一窗口。大罐秀、合唱节、音乐节、规划展、回眸展、创意展、设计展、工艺展……10多个不同类型的活动,让老城旧貌换新颜,瞬时变身巨大的文化新磁场。
泉州海交馆,九城文物联展、阿拉伯非遗大展、学术研讨会、文都规划变迁学术研讨会、“小探险家九城探险寻宝记”等集中铺开,全国最早的海事博物馆绘出了一幅壮美动人的“海丝”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