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史钩沉:泉州与印尼 —— 史话海丝起点之二

泉州企业家杂志

黄奕住:印尼前首富及“糖王”

清末,国弱民贫,有大量的农民迫于生计前往南洋谋生,印尼前首富黄奕住就是在1884年随同乡出海。他先到了新加坡,不久又流浪至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之后移居中爪哇的三宝垅市,并在那里成就了他的辉煌事业。

黄奕住,1868年出生于泉州南安金淘,是印尼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办了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中南银行,积极投资支持国内各项民族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创办了厦门“日兴银号”,以沟通厦门与海外华侨的侨汇、融资及促进工、商业等的发展。他曾对中国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

黄奕住初到印尼三宝垅时,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幸得一些同乡资助,在街头巷尾设一流动理发摊,夜间则借宿在一间妈祖寺庙里,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当地华侨称他为“剃头住”。然而到了1914年,黄奕住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1荷盾=1银元)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他和另三房兄弟统称“糖王家族”。

在收获财富、名望的同时,黄奕住也在建设和回报着印尼。在三宝垅从商期间,黄奕住积极发展华侨教育事业。现代的印尼华侨学校前身就是始于1901年的巴城中华会馆创办的中华学堂。黄奕住即是中华学堂的创办者及董事之一。在黄奕住与爪哇各地中华会馆负责人的倡议下,1906年7月15日,成立“荷印中华总会”,作为所有侨团和侨校的中心组织,1911年至1915年,黄奕住担任了“爪哇学务总会”(即原中华总会)的领导人,并负责财政工作,处理最重要且非常棘手的教育经费筹措工作。1916年3月15日,黄奕住又和著名“糖王”黄仲涵等共同发起创办第一间华侨中学“华英中学”,任财政委员之职直到回国为止。“华英中学”的建立,为中爪哇各地华侨子弟升入中学深造、学习中文和英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数十年来,“华英中学”始终是爪哇著名华侨中学之一。

唐裕:心系祖国的民间大使

如果说老一辈华侨讲究落叶归根,新一代华人注重落地生根,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实业家、新加坡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主席唐裕先生就是一位介于两者之间的恋根者,他利用个人影响力,为中印邦交的恢复、中新建交工作和当地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

唐裕,祖籍安溪蓬莱,1926年出生于印尼棉兰。为了使唐裕能够接受较好的华文教育,年幼时的唐裕就被父亲送往新加坡学习。日本南侵后,唐裕走出了校门,到兄长唐连良开办的泉安船务有限公司任职,负责船务经营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航运生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联合国发表了关于支持弱小民族独立的宪章,各国都纷纷响应。在这股如火如荼的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印尼人民也不甘示弱,他们为摆脱荷兰殖民统治和争取国家的独立自主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在此期间,唐裕受命负责输送物资给印尼军队。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荷兰殖民者的海上封锁,亲自率船只穿梭于新加坡和印尼之间,以支持印尼争取独立斗争,从而受到了印尼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尊敬。

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独立。印尼政府决定组建印尼国民船务公司,并把这一重任交给唐裕。唐裕不负众望,将国民船务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且逐步取代了荷兰KPM船队的垄断地位。唐裕先生杰出的经商能力得到大家的公认。

1957年,印尼政府决定建立石油公司,其新加坡及海外的业务由唐裕负责。在唐裕的不懈努力下,PERMINA石油公司迅速发展,石油出口量急剧增加,为印尼赚取了不少外汇。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印尼最重要的石油公司之一。

作为一名华人,唐裕先生一方面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为印尼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他始终不忘故土,不忘自己是一个华人,他希望看到亚洲邻邦能友好相处,共享繁荣。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唐裕先生就以自己的影响力,协助印尼政府消除苏门答腊巨港以及其他岛屿与中央政府各方之间的误解,促进了国内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60年代,他一度穿梭于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之间,为消除双方存在的分歧作出了不懈努力,增进了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进入70年代后,唐裕又出面帮助协调科威特、巴林和阿联酋等国部长成功地访问了印尼,为日后印尼与这三个国家的建交作出了贡献。

早在1977年,唐裕先生就开始为中印两国复交默默努力。1985年,在唐裕先生的牵线下,中印恢复直接贸易。1990年8月6日应苏哈托邀请,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成功访问印尼。8月8日,中印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在中国和新加坡的建交方面,同样离不开唐裕先生无私的贡献。1990年8月11日李鹏总理飞抵新加坡,实现中新两国建交。

为表彰唐裕先生几十年来对印尼国家和人民的卓越贡献,1998年8月25日,唐裕先生荣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普拉塔玛勋章”。诚如印尼驻新加坡大使莱伊阿敏将军所说:“唐裕先生是我们国家的幕后英雄。”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