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推进空间规划编制、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权交易、跨境水环境整治等综合试验。着力解决环境安全隐忧,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筑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抓好近海水域、重点流域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
——摘自2016年泉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答卷
打造绿色矿山 增加生态“颜值”
近年来,泉州持续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改造。安溪石矿、永春煤矿、德化金矿……以往人们印象中粉尘漫天、山石裸露的矿山,如今早已绿树满园,一派生机勃勃,有的废弃矿山,甚至成了绿意盎然的茶园、别具韵味的公园。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泉州把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编制实施《泉州市废弃矿业用地整治利用规划》,“十三五”期间,泉州累计整治废弃矿山面积22408亩。坚持以矿山“绿值”增加生态“颜值”,策划生成并推进实施以废弃矿山集中区为主的8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包,累计完成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面积2246万平方米,其中安溪官桥—龙门石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全面竣工,治理经验在2019年中国绿色矿山建设高峰论坛上作典型发言。
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泉州市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德化双旗山金矿、邱村金矿、鑫阳铁矿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目录库,永春铅坑煤矿、永春湖洋印石山采石场、天马山采石场、台商投资区建邦采石场进入省级绿色矿山遴选名单,安溪集安石灰石矿进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
加强海域保护 打造“蓝色海湾”
“抓好近海水域、重点流域整治,加强海域保护和生态修复。”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山青还需水绿,该局提请市政府办出台《泉州市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实施方案》。海岸线修测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前完成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的自然岸线保有率的2020年度考核指标。“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泉州湾海域)被列为2020年度中央支持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并获得项目补助资金9660万元。
“‘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将进行四大工程的整治,包括互花米草整治、红树林生态修复、鸟类栖息地营造、海岸生态化改造等,分两期进行。”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负责人吴锟福介绍,“蓝色海湾”长约7.2公里,总面积约5892亩,是泉州海洋生态修复的一个典型缩影。目前,项目已完成互花米草整治4800亩,滩涂宜林地改造3800亩,完成红树林集中连片修复前期工程3000亩并已种植红树林1800亩。二期工程主要包括鸟类观测监测站建设、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正在挂网招标。
阅卷
泛舟穿梭红树林 登塔观测珍稀鸟
“渔舟唱晚”图景 正在实现
汽车沿着泉州湾西侧晋江陈埭沿海大通道行驶,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一群群白鹭聚集在滩涂上或飞翔或觅食,一株株红树林在阳光下奋力向上生长。几台挖掘机正在滩涂上作业,三三两两的渔民仍在种植更多的红树林。偶尔,他们还会弯腰从滩涂上捡回一袋袋声名在外的陈埭蛏。
作为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内曾发现中华白海豚以及黑脸琵鹭等多种珍稀鸟类。但自1982年互花米草入侵迅速生长后,侵占了大部分滩涂,挤占了红树林的生存空间,鸟类也失去了栖息和觅食空间,区域生物多样性严重受到威胁。因此,泉州着手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有一天,人们能泛舟穿梭于红树林中。脚下,是跳跳鱼、青蟹、陈埭蛏等底栖生物;耳畔,是海风习习,白鹭翩翩,鸟鸣阵阵。”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负责人吴锟福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渔舟唱晚”图景。
而让泉州市观鸟学会顾问、今年已75岁的“追鸟人”庄招健期待的,是即将建成的鸟类观测监测站。他告诉记者,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近两三年来,黑脸琵鹭、白琵鹭等世界濒危品种都曾在泉州现身。2020年,被誉为鸟类“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更是首次现身泉州。此外,近几年,在金井镇发现的勺嘴鹬、东石镇发现的细嘴鸥等,都是泉州地区罕见的鸟类。“生态环境好,珍稀的鸟儿才愿意来!”
庄招健也期待着,“蓝色海湾”生态修复后形成的鸟类动态监测及科普基地,和红树林科普基地相得益彰,届时,人们不仅能认识秋茄、桐花、木榄、红海榄等多种红树林,也能登上观鸟塔或走进观鸟长廊,一睹白鹭、黑脸琵鹭甚至更多珍稀鸟类的风采。(早报记者 许钹钹 吴嘉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