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黄金品质” 盖州葡萄“萄”金路

辽宁日报

初冬时节,气温下降。闻名遐迩的盖州葡萄在历经数个月的蛰伏后,开始从878个冷藏保鲜库出货,在巩固传统北方市场的基础上,进入长江以南80%的区域,并出口到俄罗斯、泰国等海外市场。

据统计,盖州葡萄占全省葡萄产量的1/3。作为我省最大、全国著名的葡萄优势产区,盖州市正面临秋季葡萄集中上市、市场供大于求、葡萄价格承压走低的市场环境。坚持做品质葡萄的倡导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盖州市开展系列提质增效行动,以龙头企业带动打造黄金品质,做精优势品种构建金牌产区,联农带农锻造金色链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萄”金路。

从高产果到品质果打造“黄金品质”

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已由传统优势产区扩展到全国各地。盖州是传统农业大市,而葡萄、苹果等水果又占第一产业的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

面对葡萄品种洗牌日益加快、产区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盖州市市长袁世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盖州葡萄要稳住阵脚、保持定力,不跟风不盲从,专心致志做好提质增效这篇大文章,打造优质葡萄、效益葡萄、品牌葡萄。”

盖州市葡萄协会会长、景程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博说:“过去追求葡萄大串大粒,现在追求自然出挑,先口感再卖相,让消费者吃上一口就能记住,这就是‘盖州品质’。”

为了留住消费者舌尖上的记忆,盖州市上下全力攻坚,组建葡萄发展工作专班,成立盖州市葡萄协会,举办葡萄产业发展大会,一场观念变革、品质升级的革新行动全面展开。

辽宁舟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有成介绍,今年上线的“舟度农业”微信小程序,对阳光玫瑰葡萄分级销售,最贵的每斤超过30元。其宣传语包括“自然成熟每一粒”“光照时间长达2513小时”。

赵博说:“健康好吃才是第一位的,提质必先控产。单产量太大,香气、甜度、个头等就不行。”为此,景程合作社把每亩上万斤的产量,通过人工疏果减到4000斤以下。

盖州市森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则把“卷品质”进行到极致:每亩葡萄树由传统的300株减少到1至3株,其中最大的一株占地近一亩。每株葡萄最少挂果1000串,多的1500串,一株葡萄的销售额高达1万元……这里的葡萄平均树龄30年,“住”连体大棚,“吃”有机肥,靠“颜值”和品质“出圈”。

舍才能得。降单产带来的好品质,给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好收益。

陈屯镇太平沟村村民张永富的4亩巨峰葡萄,一根藤只留4至6串,每串80至100粒。几个外地客商在地头展开轮番竞价,好葡萄卖出个好价钱。张永富算了一笔账,控产比不控产的收入高了近一倍。

去年,张永富还是全村的单产冠军。今年,经科技人员指导、协会引导、镇村干部开导,张永富开了窍,也得了实惠。

拒绝科技与狠活,代之以对黄金品质的坚守。以景程、舟度为代表的盖州好果畅销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赢得良好口碑。景程阳光玫瑰葡萄覆盖香港60%的超市,并出口到泰国,市场逐渐拓展到海外。

从重品种到重产地构建“金牌产区”

在群雄并起的葡萄市场,消费者往往只知品种,却不知产地。事实上,产地之于品质至关重要。

盖州位于北纬40°,是国际公认的葡萄生长黄金地带。据《辽东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十四年,盖州就有葡萄栽培,距今已有489年,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优势主产区,盖州葡萄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盖州葡萄以“大、红、甜、脆、香、水”闻名。2018年,在辽宁省首届葡萄大奖赛中荣获金奖;2019年,在全国(北镇)葡萄大奖赛中荣获金奖;2020年,获辽宁省农产品百强品牌;2022年,盖州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葡萄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标准化示范区。

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葡萄引进人、江苏葡萄协会会长曹海忠表示,经过在全国各地考察发现,盖州拥有种植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特点,出产的葡萄品质最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卜庆雁认为,每个地区都有适合自己的优势品种,需要不断试种、选种才能形成成熟经验。不管新品种还是老品种,在自己的优产区做好优势品种,才是王道。

盖州市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姜明君认为,打造金牌产区,保护和改良土壤是根本。盖州市制发种植手册,开展线上教程,“月子肥”什么时候施,改良土壤时有机物料啥比例,果农们一学就会。

近年来,盖州孕育出巨峰、辽峰、阳光玫瑰、藤上皇等多个优势品种。今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再度传来喜讯:由舟度运营的13亩玻璃温室,阳光玫瑰口感脆甜、香味浓郁,品质提升了一大截儿。张有成分析,玻璃温室的透光性更好,物联网让水肥管理更精准,科技助力品质提升。

改变远不止于此。产业兴旺还吸引大批“新农人”不断回流。景程和舟度是盖州葡萄生产销售的龙头,两家的带头人赵博和张有成都是90后,也都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打拼一番后,因看好家乡的特色产业回乡创业。

作为具有数百年种植历史的盖州,一代代果农拥有传习已久的经验。如今,有知识、有眼光的“新农人”迅速成长,正在引领盖州葡萄不断成长。

从分散到联合锻造“黄金链条”

果农“单打独斗”没有统一标准和规划,上市时间集中、销售半径短、定价权掌握在采购商手中……在葡萄市场上,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鸿沟的现象亟待破解。

盖州市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打造联农带农金色链条,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针对果园种植单体规模小且分散,难以普及标准化种植的现状,今年8月31日盖州市葡萄协会挂牌成立,从生产资料统购、生产方式优化、品牌塑造推广等方面搭建起“共建共享共赢”平台。协会积极帮助果农打开销路。截至目前,帮会员销售葡萄500万斤。

盖州市加快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葡萄产业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由分散粗放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向标准化、订单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转变。

景程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50余户、合作园区500余亩,每年收购、销售社员种植的果品200余万斤。景程社员、上屯村村民慧有为说:“景程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每粒15克至18克,太大太小都不行。”

除了品质上的差异,上市时间也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面对秋收旺季果品卖不上价,果农丰产不丰收的窘况,盖州市提出“秋果冬售”错峰销售策略,依托遍布城乡的冷藏保鲜库,摆脱靠天吃饭的束缚。

今年景程的阳光玫瑰从藤上摘下来,全被送进了冷藏保鲜库。赵博说:“优品配得上优价,阳光玫瑰11月才陆续出货,将主攻元旦、春节消费旺季。”

凛冬将至,属于盖州葡萄的精彩才刚刚开始。甜美多汁的盖州葡萄甜在消费者的口中,美在果农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