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经济总量突破千亿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安徽日报

星光不负赶路人,最是奋斗动人心。2021年,池州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16个市、长三角41个城市中均居第3位。今年一季度,池州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2%,居全省第2位。1月至4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居全省第1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6%,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8.4%,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9%,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3%,居全省第3位;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居全省第3位;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7个月居全省第1位。

今天的池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围绕“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方位推进“双招双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拉高标杆、争先创优、乘势而上,加快推动经济提质扩量增效。

凝心聚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全面动起来、立即干起来”,池州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力发展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健康医疗养老、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创意八大新兴产业,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担任新兴产业链长,2021年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突破百亿元,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亿元以上企业12家,新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5个,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30%;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9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

园区强则经济强。池州市坚持把开发园区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把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独立板块由市委、市政府直接调度,不断明晰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建立“开发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向开发区集聚,以园区突破促进整体提升。全市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由2019年全省第16位上升到2020年第9位、2021年第6位。

全市上下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突出“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市委、市政府每月集中调度、季度现场观摩、重大项目随时调度,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带头外出招商,实行重大招商项目专业尽调和联合预审前置机制,切实以重大项目增量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去年,60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1%,比全省高6.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7%。今年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8亿元,投资完成率29%;9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49.2%;16个项目竣工,竣工率17.8%。同时,坚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组建企业服务中心,在全市深入开展“政策找企业”“局长走流程”“服务进园区”等活动,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打造“‘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

构建监督体系 呵护绿水青山

走进池州,满目翠绿。这里是“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60%;这里是“天然氧吧”,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

2021年,池州市以全省“环境监督长制”试点为契机,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监督体系,积极打造示范标杆。在筑牢生态环境治理的“人民防线”上,纵向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监督长”组成的监督网络,形成纵向到底、分级负责的监督体系;横向构建“总监督长+副总监督长+专项领域监督长+专项行业监督长”组成的监督网络,形成横向到边、分工负责的监督体系;末端上,每个村(社区)配备专职环境监督员和义务环境监督员;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结合“人防+技防”,引进“环保管家”对园区生态环境实行有效监管。在此基础上,突出条块结合、专群结合,试点推行绿水青山基层综合监管模式,在村级探索实行“一员制”,推动河湖长、环长、林长、田长等在基层有效整合,实现上面多条线、基层一口管。同时,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与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全面提升康养品牌影响力,着力将池州打造成为长三角“最美后花园”。

突出共建共享 强化民生保障

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民富裕之路越走越宽。池州市一方面完善衔接政策体系,围绕“1+33+N”政策体系,研究出台33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聚焦提质增效抓产业发展,立足茶叶、中药材、水产、家禽、富硒农产品、林特六大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1+3+6+N”提升行动,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建立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同时,组建五大振兴工作专班,第八批307名干部驻村帮扶,贵池区、石台县进入全省乡村振兴优秀行列。

近年来,池州市根据建设“交通强市”和现代化“三优池州”总体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断优化农村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畅通“毛细血管”,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推深做实“四好农村路”建设。去年,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民生工程农村公路完成提质改造工程目标任务127.036公里,总投资32580.8万元;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实施大中修养护共计431.059公里,总投资24013.8万元。青阳县成功入选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沿着一条条连接十里八乡的农村公路,老百姓走上了一条条“致富路”“幸福路”。

潮涌秋浦,风光无限。近年来,池州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共建共享,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与GDP齐增,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民。全市八成以上的支出保民生:改造老旧小区、提升绿化景观、建设公园绿地……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人居环境“欠账”,持续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取得眼睛可见、内心可感的改善与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