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央行数字货币与商业银行的M1货币以及其他各种货币?它们作为货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怎么样?如何理解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应该加快发行并更多地发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需要国际标准么?
4月16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详细分析了上述问题。
商业银行账户里的M1,作为货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怎么样?
有观点认为,央行货币就是稳定的,央行发行的是M0(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账户里的钱M1(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商业性货币,不具有100%的稳定性。
对此,周小川认为,这一说法是值得质疑的,也容易引起一些信任上的混乱。“商业银行的货币或账户里的资金具有相当高的稳定度,当然也不是100%的稳定。商业银行有的会出问题,会破产,破产时你的资金也可能会拿不出来,但也是个别现象。”
“为什么说商业银行也可以发行M0?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香港。”周小川称,中国香港过去有汇丰、渣打两家发钞行,1997年又加入了中银香港,三家商业银行进行发钞,但是对三家商业银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三家银行发的港币也是高度稳定的。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要求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发钞行要求会更高,比如,一是很高的资本充足率;二是,商业银行要求有准备金,包括存款准备金、清算准备金;三是,有存款保险机制,保证清盘时能够偿付;四是要有强有力的监管,对资产负债表、资产方和负债方的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对资产方有风险权重的安排,要做压力测试,这些监管保证了银行的质量;五是,公司治理,这些银行必须有制衡的结构,队伍要有足够的专业性,要有合格的内审和外审,对高管也有一定的要求。
周小川认为,在上述情况下,商业银行的M1具有非常高度的接近中央银行货币的特征,因此,不能说这是商业货币、是不稳定的。
周小川指出,第三方机构如果想创新,想做数字货币或者参与支付系统,就要向高标准靠拢。稳定币不是自称的,要有一系列条件考核与证明。“当前,有很多创新的尝试是针对稳定币,稳定不稳定不是自称的,要看是否有100%的准备金、资产方安全与流动性如何、是否想绕过监管、是否考虑过在恶劣情况下进行压力测试等等。”他称。
“出错在技术上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改变技术。但出了错以后不能用钱覆盖住,对外也不说。”周小川说,大型科技公司和科技金融公司的发展是有前途的,在支付业大有前景,但要讲究诚信,不要耍小聪明,提高质量,向高标准看齐。
周小川强调,不要轻易动摇对商业银行账户资金的信任,发钞是最高等,参与支付是在支付中某一个环节起作用,甚至参与支付收单行,收单也是参与支付,每个层次上的工作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何理解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
对于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有人表示理解,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周小川解释称,研发数字货币是为了替代M0,这表明数字货币是把应用的重点放在零售环节,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给大家提供更大的方便。
“在发展数字货币的早期,没有打算想替代金融市场交易,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也有人提出可以用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来替代,这引起研发重点的考虑,对现行系统会不会造成某种冲击和混乱,因此我们所说的聚焦于替代M0是可以有多方面的观察和解读的。”他称。
周小川同时指出,M0和M1之间并不是隔绝和截然分开的,账户里的钱如果合规可以提出来做现金,在一定条件下,M0和M1中间有个管道连通,近似等价,不会出现M0是央行货币就是高度稳定的、M1不稳定的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应该加快发行并更多地发行数字货币?
当前,很多国际讨论认为,中国数字货币发展很快,是将来了不起的“武器”,是央行的资产。“货币发行是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也就是说中央银行要通过制度保障、承诺和后援支持来保障央行发出去的货币有购买力,到时候能用,所以是一种负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想把数字货币应用在其他方面并不是那么容易。”周小川称。
周小川认为,国家可以赋予货币强制性的命令,比如什么样的交易必须用什么货币,可能这种货币的地位就有所提升,但也有可能只是一个过手的中介。
“我们边贸中发生过这样的现象,中国和边境国家的贸易,我们鼓励既可以用对方的货币,也可以用人民币,但有的地方就是人民币好用,对方的货币不好用;也有的交易,商户收了货币以后不管是M0形式还是M1形式,都争取当天下班前送回银行,银行也争取下班以后再加一点班把货币转出去,转到对方国家,不保留这种货币头寸。原因或是在于担心汇率风险,也有不少是因为上级行要求不保留对方货币的头寸。”周小川说。
周小川强调,数字货币要注重它的真实应用,不是强制某类交易必须用这个货币。“从使用的角度来讲,最后要看到老百姓愿意把这种货币放在钱包里,今天用也行,明天用也行,收了钱(不管是纸质的还是数字的)并不着急送还给银行,这是一个考验,要着重考虑。”他称。
数字货币有不同的赛道,如何看待竞争关系?
周小川表示,要鼓励创新,鼓励新产品研发,研发之后应该创造一定条件试点。只有经过试点,有多种方案并且之间存在竞争,才能产生优胜劣汰。
“不同于其他制造业和生产领域,货币领域可能更加敏感,因此,在这个竞争过程中要注意公平,不能恶意打压对手方,也不能破坏金融基础设施,轻易地替代金融基础设施可能造成的风险比较大。”他称。
需要注意的是,周小川认为,创新出的东西最开始肯定是缺少通用性或互操作性,在一定阶段,还是要有一些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或协会来加强通用性,制定一些通用性的标准和互操作,这样有可能多方并行,但是会增加通用性,将来才能真正方便老百姓。
周小川强调,数字货币不可能一开始太强调高度的一致性,不可能事先决定由谁做标准,先进标准是制定不出来的,只有在实践中多方案并行,竞争选优,后来到一定阶段有些机构来增强这种通用性,才能强制性地或者半强制性地推进互通性。这也是现在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一个做法。
总的来讲,数字货币有几个不同的赛道。一是Token-based以代币为基础的赛道,另一种是account-based以账户为基础的赛道,以支付指令为基础的也可以是一个赛道。
“有的钱包里装的是Token(代币),有的钱包里装的是现金,有的钱包是连着银行账户,有的钱包里装的是支票,也可以有混合的钱包。数字货币发展到现在,钱包的概念用得比较多。真正不同的产品是在不同的赛道上竞争。”周小川表示。
周小川表强调,发展竞争有很多不同的赛道,最需要警惕的就是创新者、BigTech、FinTech不要挪用客户资金。“确实有一些人一开始设计系统就想挪用人家的钱,但是属于少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后来在运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出现窟窿了,才不得不挪用客户的资金。”他称。
数字货币是否需要立法先行以及国际标准?
有观点认为,数字货币当前需要立法先行,要有国际标准。“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还在研发、创新过程中,不可能把立法搞那么清楚。”周小川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同时要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果人民银行要发行一个新版人民币,不管是硬币还是纸币或者什么类型的货币,都要事先发公告,要禁止伪造货币,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印制、销售代币票券,一定程度上挡住了代币产品随随便便就发行出来,因为任何单位都不准发行。”周小川说,数字货币的研发,研发出来属于人民币,并没有说要先立法,不立法就不能有数字人民币,“因此冬奥会试点的e-CNY没有法律障碍,而第三方发行货币是不行的,要有立法支持。”
谈及国际标准,周小川认为,发行货币是主权事项,各个国家自己定义,不涉及国际标准,虽然大家希望国际组织能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在跨境支付标准中起到引导和建立秩序的作用,但没有法律上的要求必须先有标准了才能做。
周小川强调,跨境支付涉及到很多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汇率等,对于国际组织来讲也都是难题。
地缘政治不稳定情况下,数字货币会起到什么作用?
周小川称,数字货币至少中国的e-CNY设计是为了零售,为了百姓方便、商户方便,不是为了替代美元,“不排除e-CNY未来可能有跨境支付的前景,但估计也会注重于零售,跨境零售的应用。”
当前,部分国家受到SWIFT制裁,贸易、投资、金融市场都受到较大影响。周小川认为,如果金融的支付系统或者支付通讯系统滑入某种冷战格局,对大家来说都是会有损失的。
作者/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