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你听,这是爱的声音!

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萱萱在画画

萱萱(化名)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五年级小学生,每一次的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成绩均为优等。但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活泼聪颖的女孩,曾是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孩子。

2010年9月19日,萱萱降临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可是,老天爷却跟这个可爱的孩子开了一个玩笑。刚出生不久,萱萱被确诊为听力障碍。“萱萱的哥哥也患有听力障碍,没想到她也得了同样的病,这对我们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萱萱的妈妈张彩霞(化名)说,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她只能辞职,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靠萱萱的爸爸林茂坤(化名)承担。由于萱萱的哥哥在厦门的某康复机构训练属于自费,开支较大,在窘困的经济条件下,家中无力为萱萱植入人工耳蜗,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补偿听力缺损,但听力补偿效果不尽如人意。林茂坤和张彩霞疼在心里,急在脸上,饱含忧虑。

数字“2”可谓是萱萱的幸运数字。就在萱萱2岁那一年,她进入漳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得到免费的康复训练。“由于她的听损较重,助听器效果补偿不太理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萱萱四处奔走争取,终于成功申请到康复救助项目——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使她得到免费植入耳蜗的机会。

“家庭的经济压力陡然缓解,更重要的是,萱萱的康复效果将得到大幅提升。”林茂坤和张彩霞笑得合不拢嘴。2012年12月27日,萱萱的右耳植入了人工耳蜗;2013年2月4日,萱萱的人工耳蜗开机了。术后恢复良好的她回归中心,再次进行康复训练。

对于萱萱一家人而言,植入耳蜗,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漫长康复训练之路才刚刚开始。“因为年纪小,没有语言基础,开机后的萱萱不理解耳蜗中传出的声音,无法交流。”中心的个训老师温老师告诉记者,孩子性格越发内向、怯生,犹如受伤的小兽,只愿蜷缩在墙角,不愿意配合康复学习,这成了康复训练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为了给予萱萱更多的陪伴和交流,让她能够快速适应人工耳蜗,个训老师想尽一切方法,和孩子培养感情。“温老师常在周末时间,邀请萱萱到她家做客,为孩子备上可口的水果和零食,还带她到她最喜欢的麦当劳吃汉堡、玩滑梯。”张彩霞感动地说,在游戏中,老师有效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康复训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老师的陪伴和呵护,犹如融融春风,消融了萱萱心中的胆怯和对于交际的恐惧。慢慢地,萱萱见到老师不再躲避,也不再抵触康复学习。

在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关爱下,萱萱就像是寒雪过后茁壮成长的小树。三年的康复教学,使得她的听觉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学习能力突飞猛进。在她五岁的时候,一学期的时间,她就掌握了几十首儿歌和绕口令,并且可以畅通地同他人交流,自信的笑容终于绽放在她的脸庞。

从中心毕业前,萱萱掌握的词汇量已经达到3000个,远超言语康复最高级词汇量1600个的设定标准,经中央教育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4—5岁普通儿童掌握的词汇量为2583个。这巨大的进步,包含着老师、父母和孩子的一路艰辛及不懈努力,萱萱终于可以和普通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令人欣喜的是,毕业前,她的听能、言语评估测试结果显示,她的言语清晰度为100%。言语康复级别为一级,听觉康复级别为一级,康复级别均为最高级别。

在萱萱五岁那年,她终于从康复中心毕业了。毕业一词,对她而言,包含着惜别。孩子说,她舍不得又温柔又细心又耐心的温老师;毕业一词,对父母而言,包含着感恩,他们说,多亏了老师的无私教诲,孩子才能够有了巨大的飞跃;毕业一词,对老师而言,包含着欣慰,她相信,孩子进入普幼普小后,将得到更为宽阔的成长空间。

从听不见声音到牙牙学语,从佩戴助听器到植入人工耳蜗,从逃避交流到自信微笑……萱萱的康复训练之路,可谓是路漫漫而柳暗花明。如今的她,上课坐姿端端正正,作业写得工工整整,是老师们口中的好学生;如今的她,待老师彬彬有礼,待同学诚诚恳恳,是同学们心中的好榜样;如今的她,犹如雏鹰,即将展翅翱翔,鹏程万里。

☉记者李润

通讯员郑雯斐温倩茜文/图

责任编辑:杨朝华 陈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