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院老师在黑板上速写古人形象 激发学生文化兴趣

东南早报

还记得大学课堂上的那些古代文化课程吗?近日,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杨秋生老师在上《文化史》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一边讲解,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速写古人形象。几秒钟,几笔画就将古人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引得学生们一阵惊呼。杨秋生老师的“神笔”被学生拍成视频传到网上,网友们感叹:“又是别人家的老师!”

画人物也画兵器 自学临摹古代名画

“成年女性的这种发型叫髻;男性腮边的胡子叫髯,下巴位置的叫须,嘴唇上方的叫髭。”课堂上杨秋生老师一边解释着,一边用粉笔速写着,话音刚落一幅简笔的古人形象画也就完成了,学生们一片惊叹。

视频中这位“神笔”是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杨秋生副教授,1984年起便任大学老师,现已从教30多年,主教汉语言文学。得知视频流传并广受赞誉,杨老师也感到十分意外。“这只是上课的辅助手段,为了让学生们能直观理解课堂内容。”杨老师介绍,这个手段并不是每节课都用,有时候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同时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内容涉及了就画一画。除了画古人形象,讲到古兵器如铍、戈、戟的时候也会画一画。

有网友惊呼:“这位老师不只修古代文化,还兼修国画艺术吧?”对此,杨老师表示“并没有”。“没有系统学习或进修过美术,但是年轻时非常爱好美术,会临摹一些名画比如《虢国夫人游春图》《蜀伎图》等,也收藏了很多板画、书画典籍等。”已近退休之年的杨老师介绍,临摹古画很需要时间和耐心,有时候一画就要一个多月。要白描、勾描、填色,再层层渲染,有的要渲染很多遍才能出效果。他表示,现在生活节奏快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临摹了,但是画画的功底和兴趣还在。除了美术,杨老师兴趣广泛,在书法、诗歌和现代文学创作上都有一定造诣。他也讲授书法课程,曾是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他擅长律诗、绝句创作;曾经在泉州晚报社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

将古代文化知识拉近到学生身边

为了让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易理解,杨老师也时常将古代文化知识与现代闽南文化相结合。

“尽量把远时空的内容拉近,拉到学生的身边来,他们可感可触才能更好理解。”杨秋生老师解释, “闽南语是中古语言体系,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比如我们说‘稀饭’是‘糜’;下午是‘下晡’。古时候早饭叫‘朝食’,午饭叫‘晡食’,所以下午我们叫‘下晡’,是这样的关联。”

杨老师认为,将古代语言文学知识的渊源、变化讲透讲明白是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策略。“很多人觉得现代生活已经很少能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了,其实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文字都是历代文化积淀而成的,从这个角度讲,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就相当于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了。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这些成语或文字是从何而来的。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就要将文字本身的渊源与变化讲清楚讲透彻,这是文化保护和传承很重要的策略。”杨老师表示,任教这么多年,不敢说为文化传承做了什么,至少在传统文化讲授上尽心尽力。(早报记者 陈玲红 庄丽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