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家时间延长,这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出现什么样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今天是世界心脏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专家提醒,出现不适时,不能因为担心疫情而不去医院。医院防控措施严密,可放心就医。
学会观察
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心率
“众所周知,凌晨时分是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高峰期。”厦心心内科主任医师戴翠莲说,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更要警惕,学会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很重要。
戴翠莲说,一名冠心病患者曾有过心梗病史,后来发展为心衰,经过治疗好转了。这段时间,他因急性左心衰又进了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一问才知道,因疫情关系,喜欢喝茶的他在家每天都喝大量浓茶。“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其身体无法将所有饮入的水排泄出去,心功能负担增加,进而引发或加重心衰。”戴翠莲说,因此,心衰患者每日早起排泄后,需要测量体重。连续三天体重增加2-3斤,便要减少水分摄入量,甚至可能需要增加利尿剂剂量,直到体重达到医生评估的水平。“如果晚上睡觉时出现气憋、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是急性心衰的前兆,需要立即去医院,以免出现恶性后果。”
“高血压患者也要学会监测自己的血压。”戴翠莲建议,此类患者每日早起半小时内、中午12点、下午4点、睡前四个时间段,最好能记录自己的血压和心率情况,高压在90mmHg-140mmHg之间,低压在60mmHg-90mmHg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按时用药
科学生活保证活动量
戴翠莲提醒,心血管病患者切记要按时用药,不吃药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再发,甚至引发生命危险。切不可自行停药或用纯食疗或运动代替药物。“如果医院开的药吃完了,可拿着出院时的用药处方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开药。药品只要名字一样、剂量一样,即使厂家不一样也可放心使用。”
其次,生活方式要科学,活动量要保证。少盐少油、戒烟忌酒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保持的科学生活方式。久坐会导致体重增加、血液循环变慢,极易形成血栓。建议每日做些家务、从事八段锦等运动,活动活动四肢。
拖延不得
出现状况第一时间就医
前不久,一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在患者群中咨询。戴翠莲看到后再三叮嘱他赶紧到医院检查,但对方以疫情期间去医院不方便而推脱。结果四天后,他就因为心梗被紧急送医急救。“当出现头晕、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就医。”戴翠莲说,另外,当血压波动超出范围时,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后,由医生调整药物,“自行调整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厦心严格执行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必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闽政通绿码才可进入医院,医院能保障患者的健康,所以不必担心。”戴翠莲说。(文/记者 匡惟 通讯员 刘云芳 漫画/刘哲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