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隔离,每个家庭成员都会经历不小的内心波折。近日,一位男士打进厦门市心理援助热线(0592-5395159),诉说家里老人不愿配合隔离,正闹情绪。心理咨询师通过“三步法”开启有效沟通模式。
原来,这位男士是密接人员,妻子在外地工作,家里有母亲和两个小孩。按照相关要求,他单独隔离,老人和小孩另外隔离,都需要去酒店。老人不想独自带孙子去酒店,想在家隔离。
心理咨询师高溱侦接听热线时听到电话中传来争执声:“我也没办法。”“我在家一步都不走出去不行吗”……高溱侦认为,这是典型的情绪沟通模式,属于无效沟通。于是,高溱侦通过“三步法”进行干预。
首先,鼓励老人清楚表达自己的困难。老人主要说了两点:一是平时两个孩子比较难带,容易争吵,大孙女正值叛逆期,甚至说过拿生命威胁的话;二是老人觉得带孩子在家隔离和去酒店隔离没区别,自己保证足不出户,想不通为什么不可以。
有人安静耐心地倾听自己的苦恼和担忧,老人说完后情绪得到缓解。接下来,高溱侦采取一些适当、有效的解释,而非简单粗暴地告诉老人规定就是规定。比如首先肯定老人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再告诉老人风险等级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隔离要求,这样的要求是为了更快地结束疫情生活。老人明白这些道理后,表示愿意配合管理。
最后,针对老人预想中的困难,高溱侦鼓励家人坐下来沟通,孙女也参与进来,将“隔离生活”作为共同的议题全家讨论,尽量用平和的方式将各自的想法表达出来。充分假设,比如待在有限空间可能出现摩擦,可能心情烦躁,共同商量怎么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提醒:隔离指令下达时,人们都会认真规划带什么物品,常常忽略了心理建设,但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同样重要。其实,不光是隔离,当任何一个远超预期的情况到来时,家庭成员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紧张焦虑,容易陷入情绪互相碰撞的无效沟通,“三步法”能帮助开启有效沟通模式。(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