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南:大力宣传社会科学研究 成长著名数学家

福建日报

王亚南(1901—1969年),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湖北黄冈人,与郭大力共同翻译的《资本论》三卷中文译本于1938年出版。

1938年5月,东南沿海遭日寇铁蹄蹂躏,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长达七年半之久。1944年夏秋,王亚南来到战时省会永安,应邀任战时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研究所是福建省研究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名社会科学部,1942年改称研究所。原址在永安东坡,办公楼于上世纪90年代末拆除。

王亚南到所后,大刀阔斧改组研究所,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史三个研究组,并亲自兼任文史组组长,聘请著名新闻记者和政论家、中共党员羊枣为政治组组长,聘请经济学教授、中共党员章振乾任经济组组长,聘请中共党员谢怀丹、余志宏、李达仁和胡瑞梁等一批仁人志士参与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出版发行了《社会科学》(季刊),筹办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学术丛书》《社会科学丛书》等书刊。

在学术上,王亚南发扬民主,主张百家争鸣,求同存异,重视培养新人。他大力宣传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倡导用《资本论》的观点、方法及其体系来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从中国人的角度研究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强调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研究福建经济时,他撰写《福建经济总论》,指出“把福建经济的特异性指明出来,那就不但有理论上的必要,且更有实践上的必要”。他根据福建省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历史,具体分析了福建的工业、农业、商贸、金融等状况,以睿智的眼光展望战后的发展,前瞻性地提出发展福建经济,尤其要重视变革社会生产关系:使我们的对外贸易不再具有买办特质;使我们侨胞回国投资不怀有戒心;使我们的特产不完全依赖国外不易竞争和不易捉摸的市场;使我们的交通网金融网不成为流通外货外资的工具;使我们已开辟或新开辟的土地不再荒置;使我们已经大量培养出来了的科学技术人才不再挤塞在教育界和仕途。

在研究农村土地问题时,他委派章振乾教授带领余志宏、胡瑞梁、钟其生等人,组成专门调查组到龙岩、上杭、连城、武平等县,对原闽西红军土地改革区实地调查。1945年3月至7月的4个月时间里,共调查了1800多户,访问了各阶层人士150多人,由章振乾写出了《闽西土地改革区公田经营方式的研究》,发表在院刊《研究汇报》第二期上。这项工作对改进研究所的工作方法,加深对闽西土地改革区公田经营方式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王亚南大胆改革研究所的管理工作,选聘一些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和有真才实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研究所的骨干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了社会科学研究所,使研究所的工作生机勃勃,社会影响日渐扩大。王亚南还拿出主要精力,完成了以《资本论》的体系来写中国经济的代表作《中国经济原论》,以及对社会科学表达新见解的《社会科学新论》等若干篇文章,在研究所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中国经济原论》(1949年后再版改名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是中国经济学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典范,是现代“中国经济学概念”的开篇巨著。1946年1月,该书在永安桥尾长风印刷所印刷,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学术界誉为“一部中国式的《资本论》”。《社会科学论纲》是王亚南在永安完成的另一部巨著,1945年6月由永安东南出版社出版,1946年12月由福州经济科学出版社增订,改名为《社会科学新论》,其内容包括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社会科学的文化论、社会科学的战争论和社会科学的建设论四大部分。

正当社会科学研究所迎来蓬勃发展的时候,1945年7月至1946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利用“周壁被捕事件”大打出手,在永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羊枣事件”,王亚南在社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会议上气愤地说:“国民党可以抓我们的人,但决不能迫使我们做他们要做的事。”他愤然辞职,离开了永安,前往迁至长汀的厦门大学任教。

1950年夏,王亚南出任厦门大学校长,将福建社会科学研究所归并入厦大,所里的大部分研究人员成为厦大教师。他十分注意为党为人民发现和培养有用之才。厦门大学数学系拔尖学生陈景润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中学教书,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经王亚南努力,陈景润返回母校,被安排在数学系工作,得以安心钻研数学,逐步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数学家。(魏兴谷 郑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