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小企业加快进行数字化转型 管理更趋规范化

泉州晚报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业数字化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在政策引领拉动之下,我市中小微企业尤其是许多小微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创新业务模式,让企业之根在市场角逐中扎得更深、更稳。

生产过程可视化 质量管控有的放矢

昨日,泉州阳光创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仁浩一登录办公电脑,基础数据、生产管理、包装管理、报表查看、用户管理等几个类目便映入眼帘。陈仁浩点击报表查看,订单进度报表、订单工序进度表、在线生产单报表、工资报表等林林总总近10类报表依次呈现。记者看到,车间内的各项生产、管理等数据均已“上云”,实现可视化、无纸化、环环相扣式实时显现。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该企业董事长郑金鼎告诉记者,上述系统是他们去年上线应用的MES(生产管理系统)云平台。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该平台的运用,最直观的改变是生产管理可视化,管理更加规范化了,同时还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MES云平台操作简单,可根据企业现场需求个性化定制。”郑金鼎说,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可以随时随地跟踪车间的生产状况。由于陶瓷工艺品生产过程繁琐,如果生产过程不可视,产品质量的把控也更为困难。“通过对生产进度跟踪和数据分析,能够快速掌握每个生产环节是否存在异常,实现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工作效率提高了80%,成品率也大大提高了。”

在2018年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之后,去年福建省德化明英华陶瓷有限公司也引进了MES系统。“尽管此前的ERP系统也带有生产功能,但不够全,无法覆盖到每个员工。”该企业综合管理部经理卢巧玲透露,MES系统是ERP系统的延伸,对生产环节的跟踪更细化。“工人产品完成量,产品包材到哪里了,订单完成情况如何等等相关生产信息隔着屏幕就能一目了然。”

卢巧玲告诉记者,在应用信息化系统之前,都是靠人工记录。一张纸、一支笔,要记录的内容又多又杂,很容易产生混乱。“信息化应用的好处在于实现了无纸化,每个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避免了记录的杂乱,提升了准确度,也为数据及时分析提供了便利。”

管理更趋规范化 加班时间少了

每个月结算工资的那几天,也是明英华公司各位车间主任需要“疯狂”加班的日子。“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要对着一大摞的纸质生产数据材料,用计算器一点一点核算。陶瓷工艺品型号多,每个产品的工价也不同,工资核算费时又费力。”卢巧玲坦言,结算工资那三四天每天加班到凌晨是常态。“引进信息化系统之后,这种通宵达旦的加班按下了休止符。由于生产过程数据实时录入,到了月底只需在手机、电脑上点一点,工资单也就生成了。”

对于工资结算,此前郑金鼎也颇为烦恼。“手写记录容易出现工资漏结、错结、重复结等问题。”郑金鼎告诉记者,运用MES云平台之后,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合同、货号、数量在系统里都可以查询,无需人工计算,系统可以自动结算。“起初,系统刚刚引进车间时,厂长、车间主任对此很排斥,认为要实时录入数据会增加工作量。在运用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系统操作简单,每到月底工资报表自动生成,再也不需要加班了。”

事实上,信息化应用在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让管理“如虎添翼”。今年,福建省德化明英华陶瓷有限公司又引进了WMS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前后的变化肉眼可见。”卢巧玲透露,过去产品进仓库之后,点好数量,依靠手工记录。但是临到发货时,却常常出现货品找不到,或者货品缺个几箱。翻遍仓库找不着之后,只能急急忙忙补货。等货品好不容易补齐,包装材料又经常找不到。“真是状况百出。”

“今年,公司产值同比增加了2倍,订单量激增,产品量大。”卢巧玲说,但因为应用了仓储管理系统,往日的忙乱已经不见了。“我们很清楚地区分出出口、内销产品区域。工人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货品在哪个库区、哪个货架、哪层格口上。”

据了解,接下来泉州阳光创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也计划引进仓储管理系统。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制造业新体系正在逐步建构,企业数字化成长是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德化县工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基于数据做出的决策、优化、不断迭代的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数据资产的过程。“我们在政策上持续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

政策引领力度大 企业信息化底气足

事实上,为加快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增加科技创新供给,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推进智能装备和“数控一代”产品应用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泉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快推动我市工业数字经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泉州市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再次明确支持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数字化转型是自上而下的,是企业主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郑金鼎告诉记者,在我市工信部门的引导和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的重要性。“去年我们花费十多万元投入MES云平台,也因此享受到了5万多元‘泉企上云’政策优惠。该政策明确,对年度服务费超过5万元的企业,按照服务费的30%给予上云企业补助,补助上限为10万元。”

卢巧玲认为,引入信息技术应用物有所值。这些年来,引进软件系统、增加功能模块、支付信息服务费等,企业在信息化投入上累计花费几十万元。“在工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也已申报了‘泉企上云’补助项目。”

“产业数字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信息化应用场景。”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据悉,我市组建了以三大运营商以及用友、金蝶为主的云服务商技术团队,在各县(市、区)开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诊断对接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将数据及业务模块向云端迁移,通过按需付费、以租代买、服务租赁等模式,配套政府上云优惠政策补助,着力解决企业信息化成本递增、信息化能力不足等痛点。(□本报记者黄文珍 通讯员林思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