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请客还是借款? 双方僵持数月闹到法院

厦门晚报

两人互加了微信,一方给另一方转账了5200元。这钱是请客还是借款?因为没有借条,争议由此产生,双方僵持数月闹到了法院。到了要开庭的日子,被告无法到庭。9月15日,思明区法院通过线上平台成功调解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

纠纷

被告无法到庭 法官建议线上开庭

今年5月7日,老陈请小江吃饭。老陈说,两人原本并不熟,因为小江声称可以帮他介绍工程,所以才有了这次宴请。饭后,两人又去KTV唱歌。按老陈的说法,小江本来要去买单的,后来说钱不够,跟他借钱。双方面对面加微信好友后,他当场转了5200元给小江。可是事后,小江没有还钱,也没有介绍工程,所以他一气之下,将小江诉至法院要求偿还5200元。

开庭日期定在9月15日。9月14日一上班,书记员就电话联系原被告双方,被告小江表示自己没办法出庭。由于案件金额较小,延期开庭对双方都不利,法官与两人沟通,问他们是否可以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线上开庭或调解,两人都表示同意。

之后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书记员要提前录入案件相关信息,因双方都没有聘请律师,书记员就通过电话指导两人熟悉平台操作,上传证据并通过视频核对证据原件等。另外,老陈还申请了一名证人出庭作证,书记员又指导证人如何使用平台。

和解

双方各担一半 法官做通两人工作

15日上午9点,书记员在开庭前半个小时,再次指导双方当事人提前登录平台操作测试。一切顺利后,庭审开始。不过,双方的争执很激烈。老陈指责小江不还钱,还拿出微信聊天记录称,5月13日,小江以要还信用卡为由再次借钱,“因为5200元都没还,所以我拒绝再借给他。”

而小江反驳,那天晚上老陈明明说是要请客,5200元是老陈转给他的,让他到时候去结账,“没想到到头来竟成了借款。”

由于当时没有借条,微信聊天记录的内容也无法体现5200元转账的性质,事情陷入僵局。就在两人争执时,法官提出:“既然你们都承认这笔钱用于当晚的消费,那你们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双方都承担一部分?如果继续走诉讼程序,还要消耗不少精力。”

听法官这么说,两人都松口了。老陈说,他赞同各付一半。但小江不太乐意,他说,当晚两人都带了朋友,他同意AA制,但最多只能承担1/4。

法官做起小江的工作:“朋友本就是陪同你们一起应酬的,金额又不是很大,替朋友把这钱出了,也是情理之中。”经过一番劝说,小江终于同意承担一半,将2600元退还给老陈。因调解成功,证人免于参与庭审。

调解一结束,双方直接在线上浏览笔录,并签订调解协议。调解书随后通过移动微法院送达双方,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化解纠纷”。(记者 彭菲 通讯员 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