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学生奔赴校内“第二课堂” 享受快乐课余时光

泉州晚报

昨日下午4时35分,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鲤城三小”)响起了下课铃声,800多名选择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纷纷离开教室,奔赴校内的“第二课堂”。中国舞、国画、合唱、篮球、武术、田径等20多种课外兴趣班,让他们度过充实而快乐的课余时光。

现场

社区志愿者来帮忙

孩子们开心学舞蹈

“好,抬头……”昨日下午4时50分,记者在鲤城三小的舞蹈室内看到,十几名身穿舞蹈服的孩子在社区志愿者吴沐含及助手的指导下翩翩起舞。

今年36岁的吴沐含是金龙街道赤土社区的工作人员,学习舞蹈多年。2年前,她得知辖区的鲤城三小成为区首批试点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学校,于是主动请缨,作为志愿者支援学校开展中国舞兴趣课。

“一节课是90分钟。”吴沐含告诉记者,她和助手小黄无偿给孩子们上课,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了舞蹈服和舞鞋,“看着孩子们的舞越跳越好,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

今年8岁的刘慧琳参加中国舞兴趣班已经2年,她笑着说:“我是江西人,爸爸妈妈在附近的工厂上班,平时下班比较晚,自从有了课后兴趣班,他们就不用担心接送我的问题。”

在舞蹈室楼上的国画室,十多名孩子在4名美术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宣纸上涂画着。6年级的叶长衡是三明人,在国画班学习了2年,如今他的画技已有不小的进步。他高兴地说,之前市里组织的一场国画比赛他拿到了第一名,爸爸妈妈都很开心。

“今秋开学后,学校有800多人报名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60%。学校开设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孩子们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课,也可以选择在教室自习、看书。”鲤城三小教务处副主任陈琪老师介绍,过去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只有1个课时,如今延长至2个课时,有些艺术类项目的学生就有更充分的时间完成作品,“兴趣班的老师为主是本校的教师,也有社区工作者到校当志愿者。”

内容

低年级培养学习习惯

高年级辅导作业和兴趣班

鲤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秋季开学后,辖区义务教育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秉着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向有需要的学生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秋季开学后,我们对全校学生家庭进行了摸底,下午延迟的2个小时,课业辅导成为绝大多数家长的首选,其次是运动类和艺术类。”鲤城区实验小学张副校长介绍,根据家长的要求,学校对各年段课后服务的内容进行了设计,三年级以上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后服务的第一节课均为课业辅导,第二节课则包含体能训练、习惯养成、艺术特长等不同内容,下课时间延长至18时15分;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选择17时25分或18时15分接孩子,课后服务的内容为学习习惯训练、绘本阅读、运动等。

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蔡小青介绍,今秋开学后,学校将下课时间延长至18时20分,家长可以在18时10分至18时20分接孩子。下午4点下课后,高年级的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开展运动、艺术等不同兴趣课,低年级的孩子则培养学习习惯、阅读等。全校200多名老师都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记者王丽虹 文/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