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多的小女孩,反复高热5天,在老家医院用了几天“消炎药”仍高热不退。近日,父母带她来到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目前,小女孩体温已恢复正常,但心脏血管损害持续存在,还需后续治疗。
厦门市儿童医院心内科黄宏琳主任医师介绍,小女孩曾出现一过性的皮疹、眼睛红等症状,入院后检查炎症指标明显升高。“综合考虑,我们诊断是川崎病。有针对性地治疗后,小女孩的体温很快恢复正常。但心脏彩超检查发现,疾病已累及冠状动脉,形成了巨大冠状动脉瘤,出院后要坚持治疗,并定期到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随访。”
黄宏琳说,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复发率约为2%,最常见于首次川崎病发作后的12个月。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10%~20%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异常。如果形成巨大冠状动脉瘤,常不易完全消失,可导致血栓形成或血管管腔狭窄,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名词】
川崎病又叫“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症,容易累及全身的中小动脉。该病由日本儿科医师川崎富作在1967年首次报道,多见于5岁以下亚裔儿童,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0/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1.83 : 1。川崎病目前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及传染性疾病有关。急性期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不退、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充血、舌头表面呈现杨梅状或草莓状、手足潮红硬肿、颈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表现为指(趾)端或肛周脱皮。(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黄宏琳 林晓亮 林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