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9个同学组成了社会实践泉州小分队,来到泉州拜访名医、走访景点、品尝美食,探究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中医文化,感受泉州的文化内涵。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收获颇丰。在结束实践之后,队长张晶晶致电96339,与其他两名队员一起,向96339记者讲述他们眼中的泉州中医文化。
泉州中医文化深厚 组团进行社会实践
我叫张晶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19级卓越中医京华班的学生。我是晋江磁灶人,从小就热爱家乡泉州,即使出外求学,也打算学成之后回家乡工作。因此,当学校要求我们准备社会实践活动时,我希望能借此了解泉州的中医文化,于是就组织了社会实践泉州小分队。
实践的初期,我在网上搜索关于泉州中医药方面的信息,发现竟然有一本书叫《新编泉州本草》,而此前我曾跟随的老师郭为汀正好参与了这本书的编撰,于是我们便与郭老师进行了交谈,对泉州本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交谈中我学习到,对于中医药不仅要知道有,还得知道如何利用。也是在实践中我才发现,学习不能只停留于课本之上,像“黑老虎”“猫人参”等这些中药材,我在书本上完全没见过,却是泉州中医时常用到的。
在泉州,闽南语是大家的习惯用语,用闽南语来描述病情成为一种特色。在这次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有一档节目专门讲述闽南语与中医之间的联系,我才知道,原来小时候时常听到的闽南语“起飞蛇”,在中医看来叫作“缠腰火丹”,而这,便是泉州特有的中医文化吧。
通过走访观察,我们发现泉州人早已将中医文化融入日常的生活中。例如泉州人很喜爱煲汤,特别是药膳汤,在汤里加入“四神”(茯苓、淮山、莲子和薏仁)、“四物”(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已成为最基本的做法,还有姜母鸭、土笋冻等药食同源的美食,简直太妙了。这次实践,更加坚定了我想回乡工作的决心。
中医文化氛围浓厚
药食同源充满智慧
我是来自浙江温州的廖雨轩,是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护理学的学生。我的家乡与福建交界,我打算趁着暑假多走走看看,所以当我的舍友跟我提起到泉州进行实践活动时,我一下子就答应了。在我出发前往泉州的前一天,正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我觉得自己好幸运,心情非常激动。
在团队里,我的任务主要是参与访谈并整理访谈记录。在学姐的带领下,我们和郭为汀老师交流了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从老中医的口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泉州的中医氛围很浓。这里的中医们整理出版了《新编泉州本草》这种专业书籍,这里的人们很信任中医,愿意将身体健康交给中医管理,这让我有些意外。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感受到泉州浓浓的文化氛围,真正体会了“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的内涵。泉州将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得特别好,像南音、火鼎公婆、拍胸舞这些都被很好地传承了,我很震惊。听我的父母说,其实我的家乡几十年前也有类似的民俗文化,只是渐渐消失了,实在可惜。
此外,泉州一些药食同源的菜肴,也让我十分惊喜,我没有想到泉州人将中医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比如姜母鸭这道菜,看起来不怎么样,品尝起来却没有姜片的辛辣味,吃完唇齿留香,将气血双补与滋阴降火完美结合。而石花膏,让炎炎夏日有了阵阵清凉,吃完特别爽,还具有润肺化痰、清热降火的功效。在这些小吃里,我感受到了泉州人民的智慧。虽然我在泉州待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三天,却喜欢上这座城市,希望有机会再来体会一番。
处处都有中医文化
历史底蕴十分深厚
我是漳州人林美良,是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护理学的学生。假期前,学姐在福建老乡群里发布实践团队招人的信息。当看到实践地点在泉州时,我便被吸引了。我的姐姐在泉州工作,我来过几次泉州,不过都是以游玩为主,所以这一次,我希望能从文化的角度看看不一样的泉州。
到达泉州之后,我们去拜访了国家级中医药名医。当他拿出《新编泉州本草》时,我只能用震惊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我一直以为可能北京、广州这类的大城市才比较看重中医,没想到泉州也有这么深的中医文化,还特意编撰了书籍,而且泉州还有好几位国家级的中医药名医,证明泉州的中医文化的确很深厚。
在感受中医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很深,这是我在之前的游玩中没有体会到的。例如晋江五店市里居然设置了图书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包括中医药和地方志,这点非常了不起,证明了泉州处处有中医文化。
此前,我对泉州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爱拼敢赢,也因此我一度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可这次的泉州之行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泉州人不仅努力生活、工作,还很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就像我们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会跟我们讲述泉州的发展历史,每经过一个地点就会跟我们介绍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我想,大抵只有深爱这座城市,并且这座城市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才能让人如此热情洋溢、侃侃而谈。
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我却重新认识了泉州,一座充满惊喜且令人舒适的城市。我想说,泉州,你好。
(石伟琴 整理 洪志雄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