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圩镇,活跃着一支34人的社工团队。他们中既有助老员,也有幸福院的管理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他们围绕着“邻里一家亲”的理念,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寒风刺骨的寒冬,他们全年无休,每天中午及时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手中。
“近邻党建凝心聚力,多元共联奋进前行。”近年来,翔安区新圩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工作思路为抓手,积极探索近邻党建工作,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团队协作+医疗服务+志愿活动”等睦邻活动,有序开展近邻党建工作。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支富有爱心的本镇社工团队,组织助餐、助医、助洁等服务,提升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让农村的五保老人、独居空巢老人和孤老优抚对象有个贴心的“管家”,让他们感受到“邻里一家亲”的温馨。
以本地人员为首选 打造近邻助老团队
“姑娘,等雨小点再走!”阿婆朝林丽辉摆手,示意她等雨停了再去送餐。18日中午,翔安大雨瓢泼。林丽辉头也不回地冲进雨中,骑着电动车,直奔下一户老人家。她怕误了时间,餐凉了,老人吃不上热菜。
“80后”的林丽辉是新圩镇桂林村幸福院的管理员。每天中午,她要与助老员沈红分工,为村里19户五保老人、独居空巢老人、孤老等优抚对象一一送上爱心午餐。“从领餐到最后一份午餐送到家,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她告诉记者,桂林村下设6个自然村,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501位,她俩的工作就是入户走访,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林丽辉最头疼的是,老人常常记不住事儿。前不久,她刚进门时,就看到林阿婆将前一天的餐盒放在锅炉上。“我每天离开前一定会交代她,明天我会送午餐来,可是她总记不得。”她说,尽管如此,老人每回见到她,总会跟她聊天,跟别人夸赞她乖。
在林丽辉看来,受助对象跟自己的爷爷奶奶岁数相当,将他们当家人一样相处,聊天能深入些。
据了解,居家养老的助老员和农村幸福院管理人员招聘都是以本村(居)人员为首选。目的是打造近邻助老模式,为老人提供入户关怀、档案建立、精神慰藉以及需求对接等服务。目前,新圩镇已有14个村(居)开展农村幸福院全覆盖。今年1月开始,新圩镇为全镇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以及特困老人进行送餐服务。截止到8月,共为200名特定服务对象送餐15000多份。
以本地医疗资源为基础 提供近邻医疗服务
7月12日下午,桂林村助老员组织老人在桂林村村部开展“七步洗手法”教育讲座活动,助老员一边耐心地讲解示范,一边与老人们互动。7月20日上午,在东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中医养生》活动,吸引了30位老人参加。
负责新圩居家养老与农村幸福院的项目主管朱岚岚告诉记者,平日里除了举办一些讲座与活动外,为老人测量血压、聊天话家常、理发、按摩、体检都已经成为助老员日常入户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遇上农忙收成时节,助老员、管理员还会陪着老人聊天下田干活、晒稻谷。
截至8月,新圩镇为6000多名老人提供30000多次入户关怀服务。同时,对20多名老人开展个案工作,为老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解决老人的心理困扰。同时,助老员和管理员还负责近邻宣传模式,为老人宣传政府的福利政策,如优待证、幸福安康险、综治险等。在工作的同时,为老人办理相关的福利。
新圩镇还主动联系厦门市第五医院、新圩镇卫生院开展医疗下乡服务,为老人提供各类义诊体检等服务,截至8月,共开展义诊下乡活动60余场。同时,还以村(居)诊所为近邻医疗点,为老人提供上门送药、上门体检、定期提供康复等服务。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近邻结对帮扶模式
今年1月1日,新圩镇古宅村一场集体金婚庆典备受瞩目。全村68对金婚老人,身穿喜庆的大红衣,在儿孙的簇拥下,在村民的祝福中,缓缓进场。这些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老人中,年纪最大的将近90岁,最小的也有70多岁。
新圩镇安排了一顶大花轿,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歌舞演出,为老人们颁发了金婚证书,还为他们准备了甜汤、年糕,寓意甜蜜和圆满。老人们各个喜笑颜开。
新圩镇以文化传承为纽带,结合本土情况,开展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化娱乐、体育、知识讲座等近邻文化活动。不仅让老人体验各种闽南文化特色,还进一步织密“邻里网”,培育邻里情,把近邻党建真正落到实处。
据介绍,随着近邻党建工作的推进,新圩镇在居家养老及农村幸福院的项目执行中,人员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依托,村(居)党员干部带头,每村打造15人左右的近邻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各类助老志愿服务。截止到8月份,新圩镇共为老人提供爱心帮扶300多次,解决了老人的需求。同时新圩镇还结合党员“双报到”,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打造近邻结对帮扶模式,全镇各村(居)与共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64次,参与服务人数多达467人次,为群众提供多样化近邻服务,完成“为群众办实事”14件,切实地让群众感受到新圩镇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及关爱。(本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杨俊涛 郑 斌 朱晓东 陈军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