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买菜做饭不利索,总为一日三餐发愁;双职工家庭家长上班忙,孩子中午吃饭没去处,只能点外卖……城市里,“吃饭难”正成为一个越来越凸显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近便捷、安全实惠的社区食堂的出现,让广大居民喜出望外。
昨日,厦门首家由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托管、企业运营、面向社会的社区食堂——深田近邻小食堂正式试营业,吸引了近50位居民前来用餐,其中60周岁以上到居民占到九成。居民感受如何?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实地探访。
社区办食堂居民齐点赞
昨日中午11点刚过,记者来到位于深田社区百家村花园小区门口右侧约50米处的深田近邻小食堂。这是一家面积不大的两层门店,装修得简洁明亮又不失温馨。
此时,食堂已开饭,飘出了阵阵饭香。香菇焖鸡、台湾卤肉、上海青、玉米排骨汤……十几道荤素搭配、营养可口的家常菜,一楼、二楼的餐桌也被陆续赶来就餐的居民坐满。
“哎,你也来啦!”“是呀是呀!”在一楼的用餐区,88岁的独居老人沈丽秀遇上了独居的邻居陈悌影。两人按心意各自打上米饭和两荤一素一汤,心满意足地细细品尝起来。“味道不错,蔬菜分量可以多一点,肉分量可以少点。”老姐妹两人边吃边交流意见。“年纪大了做饭不利索,一个人吃也挺孤单的。有了社区食堂,我们三餐不愁了。”陈悌影说。
63岁的张玲玲也是一位独居老人。她提着一个三层不锈钢饭盒前来打饭:“一个人做饭很麻烦,吃得很单调。这里菜色品种多,又干净卫生,像我这样6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一餐只要12元,真好!”
前来用餐、打饭的也不只有社区的老人。在食堂二楼,10岁的小宇成正吃着他最爱的咖喱鸡,“真好吃!”他对味道赞不绝口。小宇成的父母都要上班,从小就是奶奶在照顾他。上学时,奶奶接他回家后再急急忙忙地炒菜做饭,经常累得满头大汗。今后,婆孙俩可以到小食堂用餐,懂事的小宇成说,以后奶奶就不用那么累了。
看到居民吃得开心,深田社区党委书记庄莹莹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和小食堂的运营相关负责人李邵楠一桌一桌地跟居民攀谈,收集大家的反馈意见。“这是政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的一件民生实事,我们一定要做好,让群众满意。”庄莹莹说。
两荤一素一汤最低12元
“这里原来是社区的微型消防站,现在我们把它改造提升成社区小食堂,就是希望通过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庄莹莹说,这一片是老城区的居民区,空巢老人占比大。为此,深田社区携手愿景集团,在社区内人流量大的地方打造了这一解决群众吃饭难题的便民服务点。
李邵楠介绍,小食堂有300余款菜品,在正式营业后每日都会推出三餐营养餐,并且每周根据居民喜好来定期更新,午餐营养餐的服务标准为两荤一素一营养汤,价格为一份18元。
“我们秉承’公益与效益‘平衡的原则回馈社区长者,针对60周岁以上社区长者、残疾人士等人群,价格为12元。满70周岁以上居民、残疾人士等人群,我们还免费配送入户。”李邵楠告诉记者,近邻小食堂将试运营半个月的时间。在试营业期间,小食堂仅供应午餐,每天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30份营养餐。
作为社区书记,庄莹莹想得更远:“对于双职工家庭,吃饭也是难题。我们可以尝试和小区物业联动,通过开发小程序,让居民实现线上订餐,然后在小区物业处统一取餐。这样或许能突破场地限制,进一步扩大近邻小食堂助餐覆盖面,从而让社区食堂运营更加良性。”庄莹莹表示,这是将社区食堂下一步探索的方向。(晨报记者林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