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整治即将进入成果验收阶段,大家不能松劲懈怠。还未处置完毕的信访件要列出清单,排出时间表,及时妥善处置,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8月16日,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到省环境监察总队督导点题整治。这样的督导场景,自点题整治开展以来,多次在省生态环境厅上演。
近年来,城市夜间噪声污染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今年5月,根据收集到的群众“点题”意见,省纪委监委将“整治夜间噪声扰民问题”纳入“点题整治”项目。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公安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文旅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在全省开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城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夜间噪声扰民问题,以为民办事的实绩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省级推动,直插基层一线。省生态环境厅建立区域分类整治、联动协调配合、信访投诉处置、典型案例示范、成果验收量化、派驻监督推动等六项工作机制,推动“静夜守护”专项工作走深走实。
有群众反映,泉州市丰泽区北峰街道霞美村某包袋厂夜间生产存在噪声扰民问题。经检查发现,该厂虽已配套消声减噪措施,但距离居民点较近,夜间生产时,针车仍然会产生不小的噪声。对此,检查组当即要求厂房严格控制夜间生产的时间段,22点过后严禁使用针车等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
协同联动,“一盘棋”治理。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联合省公安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文旅厅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联合督导。督导组赴厦门、漳州现场检查和督导帮扶,协助、指导基层解决疑难问题。
截至7月底,全省针对建筑工地、商业场所、公共活动区域、餐饮和文娱场所、工业企业等噪声易发点位的检查超过3.3万次,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进行行政处罚800多次,查处300余起夜间乱鸣喇叭交通违法行为,建筑工地安装噪声自动监控设备500多处。
治噪新风,劲吹八闽。省生态环境厅动态发布整治安排、工作进展和阶段成果等内容。三明等地结合“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向企业、公众发放有关“静夜守护”宣传材料,广泛宣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泉州等地通过在公园、广场设立“广场舞文明公约”等形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企业自觉守护、公众主动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省环境信访中心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7月,有关噪声污染的投诉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
下阶段,省生态环境厅将出台“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评分细则,探索制定长效管理工作方案等,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部门答题”。(本报记者 刘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