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作家自学剪纸 准备出版剪纸绘本

厦门日报

他是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过各类文学作品,出版专著二十多部,达数百万字。然而痴迷剪纸的他,却用刀和红纸,用一年多的时光,让厦门文坛群像跃然于方寸之间。

自学剪纸

剪得最多的是厦门作家

大部分没有访客到来的午后,就是吴尔芬与剪纸的相处时光。一缕阳光透过阳台照射而来,与他额上细密的汗珠融为一体。此时的吴尔芬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左手托红纸,右手执刀剪,刀走龙蛇,手吐霓虹。须臾之间,一张轻盈的红纸就变身为一个呼之欲出的人物造型。如果恰好认识对方,吴尔芬就会拍下照片,通过微信发送,往往会收到对方点赞。发在微信朋友圈里,不少朋友更是禁不住留言:“什么时候给我也剪一张?”

吴尔芬的剪纸作品,以人物居多。除了高尔基、鲁迅、沈从文等文坛巨匠外,大多数是国内及省内文学界的文友。剪得最多的还是厦门作家,吴尔芬说:“因为他们生活在身边,我很熟悉,剪起来容易把握。”无论是粗犷豪放,还是文质儒雅,皆为精妙传神。让大多数人都意料不到的是,吴尔芬的剪纸,全靠自学。

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吴尔芬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如何准确把握人物的形和神。除了最后的粘贴装框,在雕刻之前,还需构思、拟草图、拓品,而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一丝不苟。剪纸施刀又讲究稳、准、轻、慢、巧,他的几十把刻刀都由自己挑选购买,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平头、圆头、斜头;剪刀有平直的,有尖嘴的,也有波浪形的。甚至装裱的底板和框子,也是自己裁剪。

今年初,适逢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吴尔芬剪了一个厦大的名人系列,从校主陈嘉庚到历任校长。在他位于厦禾路建设大厦的工作室里,吴尔芬向本报记者介绍道,“比如这幅林文庆肖像,在构图上就花费了很多时间。如何把人物浓密的胡子和衣领区分开,我采用了镂空的结构,这就很考验耐心和每一次落刀的准确性。”

疫情期间重拾爱好

准备出版剪纸绘本

前一阵子,吴尔芬创作了几套《青花瓷》《窗花》《瓷魂》插画等剪纸系列。还尝试着把剪纸作品制作成了他新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插画。“没想到,反响还不错,孩子们很喜欢。”接下来,吴尔芬还准备出版一套剪纸绘本。吴尔芬说,他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形式,将剪纸和动漫结合起来,完成一场汇聚传统与时尚的剪纸新形式。

上世纪60年代,吴尔芬出生于龙岩连城。那个年代的客家女性,多多少少都会剪窗花。在家乡那个不大的村子里,吴尔芬的母亲就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巧手能人,耳濡目染之下,幼时的吴尔芬照着母亲的样子,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窗花造型。

读中学时,吴尔芬展现了他与生俱来的美术天赋。后来参军入伍,吴尔芬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不经意间,三十年时光匆匆而过。2020年,受疫情影响,吴尔芬拾起了曾经的红纸和剪刀。这一年,他55岁。“疫情期间,除了在家敲键盘,干不了别的。在家里发呆,我就开始回忆往事,发现剪纸有意思,于是就重新剪起来。”吴尔芬说。他的第一批剪纸作品,就是歌颂厦门白衣天使的抗疫逆行勇士。“无论文学还是剪纸,第一要务就是摸到时代的脉搏。”吴尔芬笑着说。(文/图 本报记者 邓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