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棒成小孩必备零食 吃了真能补钙吗?

闽南日报

奶酪棒是近年来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一款零食,其在外观、口味上符合孩子的喜好,在营养和安全性方面又深得家长青睐。那么奶酪棒真的是既营养又好吃的理想零食吗?消费者面对众多的奶酪棒品牌又该如何挑选?

品牌众多家长挑花眼

在市区多家大型超市,奶酪棒占领了一整排冰柜。大润发超市内,陈列的奶酪棒品牌就有六种,每个牌子的奶酪棒又细分为多种不同的口味,令人眼花缭乱。

浏览各大品牌的奶酪棒产品不难发现,商家都在极力把这种零食打造成一款高钙食物,产品包装上随处可见“高钙”“X倍牛奶钙含量”“维生素D”“每天2支约等于补充X毫升牛奶的钙”等标语。

钙是孩童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大部分家长都非常注重给孩子补钙,因此含钙量高的零食自然成为家长的“哄娃神器”。采访中记者看到,有不少家长主动给孩子购买奶酪棒产品,市民杨女士说出了大部分家长的心声:“小孩子嘛,都爱吃甜的、冰的东西,相比于棒棒糖、冰激凌这些零食,奶酪棒是更好的选择,既可以补钙,又可以满足小孩口感上的需求。我家里两个小孩都挺喜欢吃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家的必备零食。”

家长们对奶酪棒产品青睐有加,但在选择上却犯了难,不少顾客在冰柜前兜兜转转,面对众多的奶酪棒产品无从下手。

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挑选奶酪棒的5位顾客,他们都表示不太清楚具体应该怎么选。“太多了,不知道除了品牌外有什么区别。”市民黄女士表示,“一般我会让孩子自己挑,看他喜欢什么口味或图案,有时候小孩也会在冰柜前纠结半天。”而市民周女士则是更关注价格:“其他的我看不懂,但我会选贵一点的奶酪棒,贵的可能含钙量也会更高一点。”

干酪含量越高越好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大部分奶酪棒外包装上都会印有“再制干酪”字样,这四个字标明了奶酪棒的真实身份。

干酪,含有丰富的钙,是人类最好的钙源之一,而且干酪原料中的乳糖经过发酵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干酪又可分为天然干酪和再制干酪,奶酪棒就是属于后者,再制干酪是以一种或两种不同成熟度的天然干酪为主要原料,经粉碎后添加乳化剂、稳定剂融化而成的制品。商家在加工过程中还会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喜好添加香辛料、调味料等。

2020年,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征求意见稿),拟对“再制干酪”的定义进行调整,将再制干酪中主要原料干酪的使用比例由大于15%调整为大于50%,干酪含量比例在15%-50%区间的产品只能称为“干酪制品”。

由此可见,干酪含量是判断奶酪棒营养品质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记者翻看了大润发超市里伊利、妙可蓝多、妙飞、百吉福、吉士汀、夏洛克等六个品牌的奶酪棒产品,发现只有伊利品牌的奶酪棒全都标明产品中的干酪含量,而且干酪含量都在40%以上,最高的一款含量≥51%。其他品牌的奶酪棒中有的全部未标注干酪含量,有的品牌只有几款主打高钙的产品标明干酪含量。

从价格上来看,干酪含量高的产品售价也高出不少。以伊利品牌为例,同一商场中,同样为冰雪奇缘系列的伊利奶酪棒,干酪含量≥51%的奶酪棒(90克5支装)售价是20.8元;干酪含量≥45%的奶酪棒(95克5支装)仅售11.9元。

记者采访时,某品牌奶酪棒的漳州代理商黄先生正好在场,他透露:“挑选奶酪棒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干酪含量,这个值越高越好。如果没有标明含量,就看配料表,干酪在配料表中排在越前面,说明该成分占比越大,品质相对来说会更好。”

记者还留意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对产品标签标识的要求,包括应标识“干酪使用比例”,及标明“再制干酪”或“干酪制品”等。这些要求将有利于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对奶酪产品成分的知情权,期待能尽快发布实施。

不建议3岁以下宝宝食用

除了高钙以外,有的商家还会把“无糖”“0糖”当成产品的优势和卖点。对此营养方面的专家表示,无蔗糖奶酪棒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未添加蔗糖作为甜味剂的奶酪棒,但这并不代表产品不含有其他添加糖。商家为了增加食物风味,往往会添加其他有甜味的物质,可能是天然甜味剂(果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罗汉果苷等),也可能是合成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等)。

近些年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糖类和代糖类的甜味剂有可能影响人体的糖脂代谢水平,消费者选购时要结合产品配料表进行选购,勿过量摄入。

对于奶酪棒是否可以称为孩童的最佳零食,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通过比较试验得出结论,虽然再制干酪没有天然奶酪营养高,但奶酪棒能够保有干酪的钙、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儿童可以适当食用。考虑到奶酪棒中多添加精制糖、钠盐、香精等,因而即便没有标注适用人群,一般也不建议3岁以下宝宝食用。

3岁以上儿童虽可食用奶酪棒,但也要控制每日食用量,由于奶酪棒中通常含盐和糖,若不控制食用,加上每日饮食所摄入的盐和糖,很容易导致摄入过多。此外,奶酪棒有饱胀感,尽量不要在饭前食用。

■(本报记者 陈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