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泉州晚报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过去五年,鲤城区三次产业比重日趋合理,第三产业占比超60%,经济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近日,鲤城区印发《鲤城区2021年第三产业提质扩量行动方案》,聚焦数字经济、商贸消费、文化旅游等重点环节领域,强化规划引领、政策保障、项目支撑、消费驱动、龙头带动,着力打造第三产业发展新引擎。

数字赋能 重构经济新形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竞争新高地。近年来,鲤城区抢抓产业链重构的战略机遇期,重点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数字领域项目、人才、技术和资本深度交流对接。

位于鲤城区南环路的鲤城数字经济智慧园项目为鲤城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潜能带来支撑。该项目占地面积85亩,总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包含电子商务企业、直播网红企业、LED研发中心等,并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实施园区5G覆盖规划,数字产业资源集聚效应日益显现。5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是鲤城区着力布局的新型基础设施,该区全速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等数字新基建,推进铁通电子等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将建成248个5G基站,形成5个5G及大数据应用场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今后,鲤城区将持续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潜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5G网络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重点园区建设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平台经济载体,引导、实现资源重置与再生,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态。

消费升级 激发经济内生力

经济增长格局中,内需是决定力量,而消费是拉动内需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鲤城区持续发挥内生资源优势,推动商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鲤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39亿元,比增42.6%,全市排名第一。

作为鲤城区主导产业之一的机械汽配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汇聚形成全长约7公里的南环路—常泰路汽车贸易走廊。今年6月,第三届鲤城汽车文化节燃爆车市,各大参展商推出多项优惠促销活动,拉动消费6000万元。今年1—6月,全区限上汽车实现零售额70.39亿元,比增51.8%,占限额以上零售额58.07%。此外,鲤城区不断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商圈消费热度持续上扬。该区着力推进的中山路及周边商圈业态提升工作成效初显,已引进品牌77个,落地“1915艺术空间”“大上海生活美学复合空间”等文化业态,推动老招牌焕发新生命,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了年轻、时尚消费新活力。

今后,鲤城区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不断突出商圈载体建设,激活“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消费内生力,营造热点氛围;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常态化开展“汽车文化节”,举办“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幸福鲤城”购物消费节等活动,拓展新消费空间;同时,培育壮大本地物流企业,引进重点物流企业总部,推进快递物流与先进制造、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

文旅融合 释放经济乘数效应

文旅融合发展,鲤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紧紧围绕打造古城全域旅游目标,鲤城区加快文旅产业布局,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2.0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2.58亿元。

鲤城区深入挖掘盘活古城人文特色资源,紧盯“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策划了一批红色文化、创意文化、古城街巷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举办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西街、小西埕等街区、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前来游览古城。丰富的旅游供给刺激了旅游需求的增加,鲤城区因时制宜,积极推进全区住宿接待能力提升,策划实施泉州皇冠假日酒店、鲤城宾馆改造等9个住宿接待载体提升项目,同时,着力发展民宿经济,出台规定扶持和规范古城特色民宿发展,积极培育一批优质民宿企业。

泉州申遗成功,文旅经济将迎来井喷式增长,鲤城将抢抓这一契机,深度挖掘整合优势资源,释放“文化+旅游”乘数效应,培育以遗产旅游为主的文旅业态,打造具有鲤城特色的国内外知名文旅IP,同步实施旅游接待能力提升工程,以文化和旅游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向世界讲好“鲤城故事”。(蔡明思 张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