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上的简历优化服务五花八门。
暑期招聘季来临,不少求职人士都希望拥有一份漂亮的简历,成为求职时的“敲门砖”。“简历优化”业务在一些电商平台和招聘平台上悄然兴起。简历究竟如何被“优化”?“美颜”过的简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会发现吗?伪造简历或简历夸大其词会造成哪些后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卖家、买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法律界人士。
记者体验
收费标准参差不齐 有买家评论是“智商税”
2日,记者以“简历优化”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页面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网店。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月销量超过3000的旗舰店,以顾客身份咨询。网页上宣称,优化后的简历查看次数可提升6倍,面试邀约率提升80%。收费标准分为应届生简历、留学生简历、职场人士简历3大类,还可提供中英文双语服务,价格最低100元,最高560元。得知记者有近9年的工作经历,客服给出300元的价格,承诺48小时出简历初稿,改到满意为止,还表示可以支付加急服务费,最短1.5小时可取。
随后,记者又换了一家月销量超过2000的店铺,仅需180元。对比了多家店铺之后,记者发现有两家网店的页面介绍非常相似,称“客户遍布名企”。记者还找到了多位曾经购买过这项服务的求职人士,有的说简历看上去美观了不少,省时省心。但也有负面评价,有的说是“智商税”,对自己没什么帮助,还有的吐槽写手太粗心,简历翻译成英文后错误不少。
没有提及英语水平 简历中却写“听说读写良好”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以应届毕业生求职的要求进行了简历优化服务体验。记者选择了搜索结果中销量最高的一家,价格为50元。之后,有简历制作者添加微信,进一步了解需求。当记者表示“应届生没有太多经历该怎么办”时,对方回答:“我们会帮助您丰富信息,做内容方面的展示。”接下来便是按对方要求填写信息,除了个人基本的身份信息外,还包括校园经历、实习经历、获得荣誉等。
最终拿到的简历,记者发现在技能方面添加了“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记者提出质疑,称自己并没有提及,对方表示会删除。另外,简历中还有自我评价的部分,该部分对方做了较多的润色和修改,除此之外,与记者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一致。
HR回应
对职场“小白”或许有帮助 对有工作经验者作用有限
曾先生有着近2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长期负责招聘。他说,招聘时一般会根据岗位要求在招聘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快速筛出合适的人选,看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要素的匹配程度。特别是技术岗位,会直接搜索与技术相关的关键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技能,简历是否经过优化并不是很重要。曾先生还表示,在招聘过程中,筛选简历、面试、试用期,各个环节不能割裂开来,过分“美化”简历,在面试环节也会露出马脚。因此,简历优化服务对不懂得如何制作简历的职场“小白”或许有所帮助,而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作用很有限。
而另一位曾女士在本市国企从事相关工作,她告诉记者,在筛选简历的过程中,更多关注专业、成绩和在校获奖情况等。而这些信息到了面试环节,都需要毕业生提供原件或者相应的证明进行核对。至于实习经历或者其他特长,如果夸大其词,面试时也极有可能被发现。
律师说法
诚实信用是基本准则
伪造简历须承担法律责任
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荣洋表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在法律上都有相关规定。诚实信用原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准则之一。
陈荣洋表示,如果劳动者通过伪造学历、工作经历、专业技术资格等,使用人单位误以为其符合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继而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在劳动者履行工作任务时因不能胜任工作,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劳动者赔偿相关损失。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还有可能涉嫌诈骗罪。即使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将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其他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也会因为造假在仲裁或审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被认定劳动关系无效。(记者 彭菲 实习生 郭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