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用电安全话题引热议 安全用电常识要牢记

闽南日报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用电量增加,用电安全事故多发。如果不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就极易造成身体伤害、电器灾害、电器损坏等意外事故。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用电安全隐患呢?”“必备的夏季用电安全常识有哪些呢?”近日,夏季用电安全的话题引发本报读者热议。

身边的用电安全隐患多

“老师会提醒宿舍最后一位离开的同学,要关闭总电源。”在校大学生洪嘉琪对记者说,到了夏天用电量加大,学校会提醒师生注意用电安全,辅导员也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多次强调。

但洪嘉琪发现,身边总有个别同学并不太注意用电安全。“有的同学图方便把插座线拉到床上,在床上玩电脑、给手机充电,晚上睡觉时身边有很多充电线。这样做有触电的危险,此外床上都是易燃物,可能引发火灾。”洪嘉琪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和我一起租房的室友总把很多电器同时插在一个插座上用,不用的插头就随手扔在地上。这样会增加电路的负担,容易引发危险。”市民江信宏向记者“吐槽”道,“夏天人出汗多,万一用湿手碰到插头或者拖地时插座碰到水,会很危险,我基本上每天都得提醒他。”

夏季用电安全问题成了市民小邓的心头痛。就在6月底,因用电不当,小邓家的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电扇等7件家电被烧坏。“当时我在客厅开了一台空调,卧室开了一台空调,随后入户电闸跳了闸。我尝试恢复电闸,一下子就烧了这么多电器。”小邓十分郁闷。电工上门检修后,查出问题出在她家电线线路安装上。原来,装修时电工偷奸耍滑,没按一根火线一根零线分区安装,而是仅将火线分区安装,却将所有零线安装在一个通道。到了夏天,大功率电器使用增多,就导致零线接触不良,电器使用时间过长最终导致了线路过载。

小邓算了笔账,维修费花了上千元,购置新家电花了两万多元。“幸好家电没有起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她后怕地说道。

安全用电意识常挂心间

采访中,也有一些市民表示,自己及家人常常把用电安全挂在心上。

市民陈方圆平时特别关注用电安全方面的信息。“我平时很注重用电安全细节,比如用养生壶煮茶,水开后蒸汽容易把电线插头弄湿,我都会先用干抹布擦干再拔插头,也会注意壶底有没有水渗出来。”

夏天要格外注意电路电线是否安全。市民李金铭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我家卫生间的开关按钮偶尔会出现打火花的情况,我赶紧联系了一位电工师傅上门检查,换了一个新开关。电工师傅告诉我要尽量买质量好的开关。”李金铭认为,减少夏季用电事故,需要提高安全意识,“脑中得绷紧这根弦儿”。

每到夏天,马雯涵就会担心 “我们办公室里一天到晚都开着空调。用电量大了,就可能跳闸。电线要是老化了,长时间开着电器,就更容易发热,甚至自燃。” 市民马雯涵表示,夏天长时期使用大功率电器容易加重用电负荷,更要注重用电安全检查,不需要空调时就要及时关闭。

市民冯钰认为,应加强用电安全知识宣传。“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夏天预防触电的科普短片,里面提到如果下雨天遇到电线掉落的情况,不能拔腿就跑,得单腿或并腿跳着离开,因为跨步跑动会产生跨步电压。如果没看过这个短片,我要是遇到这种危险情况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冯钰告诉记者,她家所在小区楼道张贴了许多安全提示,还配有一些事故案例图片。“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注意安全用电,防患于未然。”冯钰说。

必备的夏季安全用电常识

那么,夏季该如何安全用电呢?国网漳州供电公司来支招。

避免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空调、烤箱等大容量用电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线路。电线不能乱拉乱接,多台电器不能用同一个插座。开空调的同时应关好门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重点检查线路的接头部位,发现线路老化问题,应及时更换成新的线路。各种电器的插座应远离火源,电源线如有破损应及时加裹绝缘胶布,防止出现短路。

正确放置电器。夏天阳光强烈,电器应放置在无阳光直射或阴暗的地方,保持通风良好,电器使用一段时间,要让其适当休息,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器周围禁止放置易燃物品。

停止使用“带病”电器。当电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用,例如异味、冒烟、震动、噪音增大,温度升高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请专业人员检修,不要自行拆开电器,以防损坏电器内部元件。

小心接触带电设备。高温季节,人出汗多,而汗是导电的。因此,高温天不要用手去移动台扇、洗衣机等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如需搬动,应先关上开关,拔去电源。如果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让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等电器时,人不要离开。不要请无资质的装修队及人员铺设电线和接装用电设备。

科学应对雷电天气。雷雨天气来临前,应事先将室内电器关掉,拔掉插头、电话线和闭路天线;雷雨过程中,不要接触电源开关和用电设备,不宜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避免站在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道旁等,以防雷电击;如身在室外,千万不要靠近铁塔、电杆、变压器、配电箱等电力设施,还要远离高压电线。

(记者 俞映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