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渐入佳境

福建日报

020年,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1405.2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22%,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比重为0.52∶24.8∶74.68,已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海洋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孵化集聚

去年11月21日,厦门市联成渔业有限公司金枪鱼加工厂投产,围绕着金枪鱼的产业链开始在厦门孵化壮大。

围绕金枪鱼产业的发展,针对厦门、台湾远洋渔业企业自捕金枪鱼或企业直购金枪鱼,厦门出台政策,通过厦门口岸报关并在厦门集散的,可以享受运输费补助。

近年来,厦门全力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营商环境,通过落实“五个一”“六必访”等机制,建立涉海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推广“无需申请、直接兑现”等快速兑现程序。

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厦门出台海洋经济惠企政策18条,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累计安排1.18亿元扶持海洋产业发展。

同时,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支持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投向海洋产业,设立规模超过1亿元的海洋产业引导基金助力项目落地,完成创投2100万元,推出海洋“助保贷”等金融工具,7家企业获16笔贷款共计3970万元支持。

以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厦门充分发挥海洋创新产业孵化器作用,建成福建省第一个海洋双创基地。推进厦门海洋生物产业社区建设,新建7栋海洋生物产业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不断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将产业社区打造成为闽西南地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集聚地。

目前,厦门拥有22家海洋龙头企业、25家海洋高技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种业等14条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

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驱动

依托涉海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厦门搭建起23个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研发载体,建成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十三五”期间,厦门对外提供中试和产业化服务5.41万次,服务科研项目933项,服务企业311次,申请专利178项。

通过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加强校企、院企合作,实现联合攻关。鼓励国内外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来厦创新创业,建成4个海洋院士工作站。鼓励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实验室和研究院,通过推进福建省营养强化剂企业工程技术、海洋微藻发酵高产脂类活性物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等16个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形成高效的产业创新生态。

“十三五”期间,厦门市聚焦产业链前端,新增研发投入16.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178亿元,重点研发抗结肠癌靶点新药K-80003,多形态微藻DHA,以新型鲨鱼肽、藻酸盐、壳聚糖为原料的医用敷料等一系列高技术产品。

绿色发展:拓展协同发展空间

日前,厦门环东海域海面上,一群中华白海豚集体出游。3—9月,白海豚经常在当地出没。

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背后,是加强海洋空间管控,实施海陆污染联防联治,开展海洋生态综合修复,建设海漂垃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实现溪流入海垃圾轨迹和分布区域每日预测预报,实现垃圾海上收集、陆上处置。作为全国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厦门坚持绿色发展,创造了海岸带综合管理、中华白海豚和文昌鱼保护、海漂垃圾治理等一系列的厦门经验。

2020年,全市共清扫打捞海漂垃圾2643.35吨,厦门湾局部海域优良水质年均面积比为82.4%,超出计划17.2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已完成海上养殖全域退养,入海排放口基本完成整改,2020年重点直排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达标率100%。

同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多层次的“蓝色朋友圈”。着力推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每年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周、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等活动,打造服务“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平台。持续抓好厦门国际海洋周和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网络(PNLG)秘书处建设,扩大厦门影响力,建设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