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工作 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闽北日报

“赣CA****你已涉嫌超限运输,请你自行就近卸货。”7月21日,刚驶过国道528线建瓯锦溪路段治超不停车监测点的货车驾驶员就看到前方显示屏亮出红色的提示语,其超限39.55吨的相关数据也被迅速回传至非现场执法信息监控中心。

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导致公路陷入前修后坏、屡修屡坏的怪圈,甚至引发路毁桥塌的重大事故,因此被认为是公路安全的“第一杀手”。目前,建瓯籍的货运车辆超过5000辆,加上路过的外籍货运车辆,建瓯市公路部门治理超限超载的工作任务不轻。

建瓯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陈必成告诉记者,以往的道路治超模式,主要是高速预检与场区精检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人工上路稽查的方式。“两种方式都有不足,不能做到24小时全天候检查,无法长效治理且容易引起交通拥堵。加上部分驾驶员的不配合,程序的繁琐,执法人员的缺乏和超限率的控制等都让一线治超人员疲于应付。”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建瓯市创新治超理念,按照“封住入口、卡住咽喉、控制源头、保护桥梁”原则,于2020年9月21日建设并启用了柳坑、北津、东溪口、锦溪、三门5个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大大提高了治超的精准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将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与治超站人员进行整合,实行“站队合一”,以治超站(路政中队)办公点为依托,负责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定期联合交警部门开展治超工作。

“司机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超限提醒,事实上,在货车驶过的瞬间,系统迅速识别车牌,计算该车的轴数、总重、超限量、速度、超限率等。同时,系统快速从正面、背面和侧面抓拍照片,并拍摄视频。这些将直接作为对超限运输车辆所有人、驾驶人或管理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据。”建瓯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绍兴介绍,该系统的投用使治超过程更公平公开,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和治超管理水平,更利于推行“阳光执法”。

“采用了治超新科技后,国省道如同装上了‘千里眼’,不仅可对过往车辆实现全天候监察,改变了以往‘守株待兔’的执法模式,正在逐步实现治超人海战术向高科技治超转型,而且执法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超限运输车辆实现精准掌握。”陈必成如是说。

据悉,自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以来,建瓯市公路超限率从去年的22%下降至如今的5%左右,辖区内国省干线长途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严重超限车辆大幅度减少,“超双百”车辆已基本消失,实现了保护公路、有效遏制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合理提升运价的目标。

陈必成表示,建瓯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将协同当地交警、运管积极推进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工作,强化信息互通,实现治超非现场执法不留死角。“通过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全联动的治超新格局,震慑潜在违法行为人,消除部分司机的侥幸心理,从而自觉规范公路运输行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 (卢国华 魏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