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门牌闹乌龙 部门回应系统已改 门牌将进行更换

扬子晚报

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位于扬州东圈门的地官第门牌上有错别字,而且不止一两个门牌,而是这条巷子的门牌都错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查证并更正。

市民反映

一错错一路,老巷门牌闹乌龙

地官第位于双东一带,东与观巷南端相交,西与三祝庵街相接,短短不足百米长的老街,就被汪氏小苑、丁氏住宅、马氏住宅三座大宅门占去了一大半,此外,还有诸多名人故居在此。

日,扬州文史爱好者张翼经过这条巷子时,却发现了一个不小问题,“这条街所有的门牌上,都写的‘地官弟’,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这里既然是旧时大宅门群,那‘第’字的来由应该就是府第、宅第,但是用兄弟的‘弟’字就不太能够理解了。”

据了解,地官第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怪,但是有寓意的。“顾名思义,就是地方官员的府第。”扬州文化学者方晓伟介绍,上古时期,“地官”是六官之一,地官使帅其属而掌邦教,“第”是府第的意思,所以这里名叫“地官第”。

记者探访

确是一路“弟”,居民也感觉不对劲

12日下午,记者来到地官第,看到路两旁的门牌上都是“地官弟”。门牌上都有二维码,看起来比较新,应该更换没多久。普通民居的门牌小些,而像马氏住宅、丁氏住宅、汪氏小苑等名居的门牌要大一些,更为醒目。但是除了门牌号码不同,一路上标注的都是“地官弟”。

街边一位商户介绍,这批门牌是在2020年上半年统一更换的,此前是不带二维码的,门牌有些也有缺失,所以也没有太注意,但是更换了带有二维码的门牌后,他自己也感觉不对劲,“一条街上全是,就显眼了,总觉得这个‘弟’有点奇怪。”

另一位商户也惊讶地表示,“怎么,不是第几名的‘第’吗?我们写的话一直都写的这个竹字头的‘第’,哪来的兄弟的‘弟’啊?”直到自己走到门口看了一眼自己的门牌,也愣住了。

而据街上的商户介绍,不仅门牌上是“弟”,甚至有些居民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上,都是“弟”这个字。

记者在手机导航APP上搜索“地官di”,出现的结果有“第”也有“弟”,二者混淆不清。

资料力证

老地图古籍等均显示“第”应是正解

到底是“第”还是“弟”呢?

有文史爱好者提供给记者一张民国十年的江都县城厢图。在这张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官第”几个大字,而在不同时期的扬州地图上,如光绪七年后的江都甘泉县治图、光绪十年扬州府治城图、民国五年扬州城市简要图中,此地的名称均为“地官第”。

杜召棠在《扬州访旧录》中说,“地官第至三祝庵以西名东圈门,直达两淮盐运司署……地官第之名无可考,与羊巷、草巷恐皆明代遗传。街中有巨宅,仪征张午桥(丙炎)寓此……胜利返乡,邑人洪兰友曾寓于此。”

《扬州画舫录》卷九中,有“观巷(直通罗湾,右折地官第,右折琼花现)……”“东圈门直街通三祝庵桥、地官第,出观巷……”的字眼。

记者在《风流宛在——扬州文物保护单位图录》一书中查找汪氏小苑、马氏住宅的相关资料,书中的地址介绍均是“地官第××号”。

从历史渊源及各种资料来看,“地官第”中,应是“第”字无疑。

系统内已改,门牌将进行更换

部门回应

记者联系广陵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对方查询发现其系统内部的名字也是“地官第”。针对记者提出的现场门牌均为“地官弟”的情况,对方表示,将把问题记录下来,交与地名专家讨论,如果确定门牌错误,将着手进行更换。

据该工作人员和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网格员介绍,此批带有二维码的门牌是由公安部门制作并安装的。记者又联系了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的民警,对方表示,在系统内部查询发现,这条巷子的名称即为“地官弟”,居民的身份证、户籍信息等都是“地官弟”,门牌的制作也是基于此,至于这个误差是怎么来的,该民警表示并不了解。

与此同时,记者昨天上午再次联系了扬州市民政局地名办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已经了解到此事,将反映给相关地名专家作进一步考证。如果确实错误,将联系公安部门进行修改,而且,如果更名后当地居民、商户有需要,可以协助开具相关证明,尽量不影响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而在对方提供的一本《江苏扬州市地名录》中,同样明确东接观巷、西至三祝庵街的这条巷子为“地官第”。

不久,记者接到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接到朱德林同志反映的问题后,他们就立即着手查证,通过系统查询了解到,约从1960年直到现在,使用的都是“地官弟”,“我们经过与民政部门沟通,得知他们曾在1980年左右有过一次更名,将‘弟’改为了‘第’,现在这个误差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已经无从可考,但是既然发现问题,我们将立即改正。”

该负责人介绍,他们已了解到这个问题,在确认门牌有误之后,12日下午即在公安内部系统及相关窗口予以更正,将“地官弟”改为了“地官第”,而门牌也已安排重新制作,待制作好后将统一进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