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设施、技能扶贫、发展教育……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个省级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学校藏书增至一万多册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自来水通了,村民吃水有保障。
自来水通了,村民再也不愁没水喝;道路重建并安装路灯,出行方便多了;开展培训班,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下大力气发展教育,全面修缮学校……安溪县西坪镇龙地村是革命老区,也是省审计厅帮扶贫困村,如今,随着一个个项目的顺利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这个省级贫困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曾经的国定26户、省定5户、市定8户贫困户也已全部脱贫。□记者 吴志明 /文 林劲峰 /图
改善设施 建设饮水工程 重建道路安装路灯
“通了自来水之后,再也不用担心干旱季节没有水用,而且卫生有保证。”在村民郑清常家里,他一边泡着茶,一边表示,以前村民都是自己到附近山里找水源,水量、水质都没保障,如今这些烦恼没有了。
省派安溪驻村工作队队长、西坪镇龙地村第一书记蔡奋山表示,“用水”是他到龙地村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因为村民大部分居住在半山坡,秋冬季常遇干旱,常年饮山泉水的老百姓陷入“没水喝、取水难”的困境,建设饮水安全工程迫在眉睫。他同时发现,当地的山光秃秃的。
他当即和村干部引导村民种了200多亩的树,把原来被破坏的植被修复起来,这样山体涵养水分就有保障。2017年年底饮水工程开工,他们从深山里引水过来,在村里修建6个引水点,进行净化过滤,让村民就近引水。同时还将水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现今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同步建设的还有全长2.8公里的西坪镇龙福公路龙地至龙坪段。据介绍,这段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村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2018年11月,该路段重建并装上了路灯,不仅给本村村民带来出行便利,更带动了茶产业的发展,辐射周边村落。
技能扶贫 参加技能培训 村民掌握一技之长
村民林玉华今年44岁,她的月嫂单已排到5月份。而这一切变化,源于2018年的一次培训。2018年年初,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她和几个村民参加了安溪县育婴月嫂培训班。参加完培训拿到证后,她到一家月子中心上班,并很快开始接单,“每个月下来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她坦言,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之前她大多数时间待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帮忙做茶叶,偶尔打打工。
今年39岁的村民林更仕,父亲在县城打小工,母亲身体不好,之前他基本都在家里制茶,闲暇时打小工,早年他家被定为国定贫困户。去年9月,他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参加了电工培训,并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今年除了制茶,我还可以从事电工工作,收入也将增加。”
该村把技能扶贫作为工作重点。经过市场调研,蔡奋山联合在安溪的其他14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开办育婴月嫂、电工焊工、藤铁工艺等培训班。龙地村先后有近20名妇女参加育婴月嫂培训班,四五位村民参加电工焊工班。
发展教育 改善学校食宿条件 藏书增至一万多册
村子的面貌一点点改变,但村两委觉得发展教育才能真正斩断“穷”根。近日上午,记者在龙地小学看到,整所学校外墙粉刷一新,校园内到处张贴着各种各样的宣传标语,文化氛围浓厚。据介绍,去年3月,龙地小学旧综合楼启动了全面修缮,此外还筹资新建一栋,建起了食堂、餐厅和教师宿舍。
说起一年多来学校环境发生的变化,在该校任教了8年的林艺章老师感触颇深。他说,以前老师的宿舍是用教室隔成的,一个教室隔成两间,有的一间要住两个老师,如今每个老师都有独立的宿舍。同步改善的还有师生的就餐环境,以前没有餐厅,学生打完饭后经常要露天站着吃,如今有食堂,还有餐厅餐桌。
综合楼一楼有一间审计书屋,走进书屋,桌子上堆放着不少刚到的新书。据介绍,目前通过购买或者接受捐赠,已有一万多册书了,“原来学校只有100多册图书。”
此外,村里成立了教育促进会,鼓励更多人参与发展教育工作。不时组织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和户外活动,并号召社会上的志愿者们来关爱村中的留守儿童,让爱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帮助他们更加积极阳光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