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男子传承侗族“神技”建房不用一钉一铆

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黄如萍]

广西男子传承侗族“神技”建房不用一钉一铆

图为杨云东展示其设计作品。 林馨 摄

中新网柳州11月22日电 题:广西男子传承侗族“神技”建房子不用一钉一铆

作者 林馨

11月22日,广西柳州市杨氏木艺工作室里,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云东展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其拿起木锤,将嵌入立柱中的木块敲出,木块与木块间经过凿孔打眼,使其卯榫连接,不需要一颗钉子。

千百年来,侗族人凭借着祖辈流传的侗族木构建筑技艺,生活在岭南的山水之间。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鼓楼、风雨桥为代表,建筑均是卯榫连接,“不用一颗钉”便能做到铆接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因此,侗族木构建筑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云东展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木块之间无需钉子连接。 林馨 摄

杨云东展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木块之间无需钉子连接。 林馨 摄

出生在侗族木匠家庭的杨云东,从小便对木工产生浓厚兴趣。其13岁开始跟着父亲、师爷学习侗族木构建筑技艺,至今从事该行业二十余年。杨云东介绍:“刚开时跟着父亲在工地一点点学习,没有多久便能出师独当一面建房。”

想要成为侗族木匠必须要掌握一项“绝技”——墨师文。凭借着这18个侗族建筑符号,在沾墨竹签上写下一个个符号,就能区分每一根木材的用处,及所处的位置。仅有小学文化的杨云东,对外人看来“神秘”的墨师文十分精通。

杨云东展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 林馨 摄

杨云东展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 林馨 摄

“建造一座木构建筑,需要的墨师文竹片长短不一,大小不等。”杨云东介绍,有时候需要数十捆,这些墨师文在侗族木匠里世代相传。

后来,掌握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的杨云东,开始谋划如何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2009年,杨云东在互联网开通博客,专门介绍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杨云东说:“希望让更多人通过网络了解侗族技艺。”

起初,杨云东对互联网并不熟悉。但通过不断学习,其已成为拥有26万博客访问量的博主,很多网友通过其博客了解侗族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技艺。杨云东介绍,还有不少民众通过互联网拜师学艺,其已拥有数十名徒弟。

2014年,杨云东又用多年的积蓄开办“杨氏木艺”工作室,向更多人普及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接不到工程时,其连工作室的租金都要找亲戚朋友借。“压力很大,最困难的时候也想过放弃。”杨云东说。但为了传承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其仍坚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到这门技艺。杨云东多次应邀到柳州、上海等地学校,为学生普及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杨云东表示:“未来,打算回三江开一家侗族木结构建筑物品博物馆,让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完)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