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番仔球埔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足球场之一。
图为鼓浪屿正道院,损毁后原貌重建,原址上是现在的马约翰纪念馆、鼓浪屿艺术展厅。
昨日,厦门日报《瞧!150年前厦门长这样》报道见报后,引发市民关注,100多年前的厦门地标性建筑、历史风貌,通过一张张蛋白老照片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些老照片留下哪些历史信息?记者联系了本土文史专家卢志明,文史爱好者、研究者李世伟,请他们介绍几张老照片背后的历史故事。
【鼓浪屿番仔球埔】
147岁“高龄”仍在使用
微皱发黄的蛋白老照片上,呈现出一幅棕褐暖色调的画面,宽阔的空地中央,人们三五成群聚集着,依稀可辨穿着制服的外国人。
“Recreation Ground(公共娱乐场),”看着照片下方的英文备注,李世伟告诉记者,1872年,美国领事李仙得租下通往鼓浪屿田尾、港仔后、日光岩三岔口的一片土地,围起矮墙,辟成球场,专供外国人使用,照片中正是这个球场。
“那时厦门人把外国人叫番仔(闽南话),整个场地也因此被称为番仔球埔(闽南话)。”李世伟介绍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水兵到访,这里又增设了足球、棒球、橄榄球等团体竞技项目,还有不少外国人时常在这里举行家庭迎新运动会。
1898年,厦门二中的前身英华书院成立后,足球也走进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李世伟查阅到,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之一,英华书院足球队还曾在番仔球埔与外国水兵举行过足球比赛,这也进一步证实,番仔球埔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足球场之一,厦门鼓浪屿也是中国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之一。
“后来,曾经建立的主席台还被当作侨办中学的校舍。”李世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番仔球埔改名为“人民体育场”,从运动场所逐渐转型成集会场所;1956年,体育场修建完工,从此真正成为群众性运动场所;2011年,这个体育场又被改名为“马约翰体育场”……直到如今,这个体育场仍在使用,经常举行各项体育活动与赛事。
【厦门港】
国内外知名军舰在此停泊训练
国内外知名军舰曾在厦门港停泊、训练。
老照片里,19世纪70年代的厦门海岸边,虎头山光秃秃的,沿岸都是些低矮的平房,画面中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大船,吃水颇深。在照片下方,一行清晰的小字标注着“Dock-Amoy”——厦门港,右上角还有一行模糊不清的英文小字,依稀可以分辨“from(来自)”“pacific(有时指太平洋)”等单词。
卢志明认为,从照片中的虎头山及水面礁石角度来看,拍摄者可能位于鼓浪屿或某条船舶上,向厦门本岛拍去。据他介绍,当时的厦门港集渔港、军港、商港、旅游港、造船港于一体,可以说是“五港合一”。明末清初,郑成功在日光岩水操台操练水师时,正前方应该就是虎头山下的位置,与照片中的角度如出一辙。李世伟也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天然军港,国内外一些知名军舰也曾在厦门港停泊、训练。
在一本《福建海防史》中,李世伟翻阅到,北洋舰队曾在厦门港训练过两个多月。书中说,根据《海军大事记》(未刊本),北洋舰队曾向英、德两国订购了“致远”“靖远”“经远”“来远”4艘巡洋舰,1887年11月在邓世昌等人的驾驶下自欧抵闽,在厦门操练了两个多月后北航归建,当时,还有不少福建官兵参加迎送,配合操练。
根据记载,1908年10月30日,来自美国的大白舰队也曾到访厦门港,这是美国海军进行环球“海军外交”的最后一站,清政府十分重视,不但修整街道、搭建彩棚、兴修码头迎接,还特地从天津港用轮船运来发电机,在迎宾会场点亮了5000盏电灯,“据说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次点亮电灯。”李世伟说。
【厦门老船坞】
通过控制坞内水位修理船舶
图为19世纪厦门老船坞场景。
船坞,是指修造船用的坞式建筑物,灌水后可容船舶进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这几张蛋白老照片中,就有3张展现了十九世纪厦门老船坞的场景。照片中可以看到,老船坞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坞口的挡水坞门阻拦住外面的海水,一艘大船被牢牢固定在坞室里。
看着照片背景中露出的岛屿一角,卢志明从岛上建筑外观判断,这片水中陆地应该是鼓浪屿,由此可以推断,照片中的船坞疑似来自当年厦禾路附近的厦门船坞有限公司,位于现在的第一码头附近原厦门造船厂旧址内,不过,应该已经在城市建设中被改变了模样。
李世伟介绍,据资料称,这种船坞叫干船坞,当船舶需要修理时,先向坞内充水,然后将船舶慢速牵入坞内,之后关上挡水坞门,抽干坞室中的水,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上。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坞时,也要先向坞内灌水,当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再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1908年全英文版的《二十世纪香港、上海及其他中国商埠志》中提到,“一个海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效能和船坞提供的容量,在这方面,厦门是得天独厚的。”李世伟告诉记者,厦门文博研究员何丙仲曾经就此做过深入研究,了解到厦门曾有一个颇为知名的新厦门船坞有限公司,它的前身就是和记洋行属下的“厦门船坞有限公司”,早在1858年就已存在。
【厦门赛马场】
赛马运动曾在厦门盛极一时
赛马大会上,一群外国人在合影。
在4张赛马场主题的蛋白老照片里,一张照片中呈现的是俯拍视角下的赛道,赛道两旁聚集着上百名观众,赛道中央依稀可见有几人骑着马匹奔跑,或许是因为动作太快,身影在照片中变成一道虚影。另一张照片里,数十名外国人作正装打扮,戴礼帽穿长裙在合影。前一张照片下方标注着“Race Course-Amoy(厦门赛马场)”,后一张照片下方标注着“Race Meeting(赛马大会)”,由此可见,这是一场赛马的盛会。
“一百多年前,赛马运动在厦门曾盛极一时。”李世伟告诉记者,1840年,厦门成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大量外国人涌入厦门,西方风靡一时的赛马运动也逐渐在厦门兴起。据说当时每次赛马比赛时还设有赌马,被称为“马票”,吸引了不少商人、官员参加。李世伟介绍,1983年版的《中国赛马》中有记载,外国人在鼓浪屿修建了赛马场,1842年秋举行首次赛马。后来,赛马场从鼓浪屿改到厦门岛的海后滩,然后又迁移到如今厦门大学的演武体育场旧址。不过,也有人认为,现在厦门大学的上弦足球场才是厦门赛马场的旧址。
除了赛马场的具体位置之外,厦门赛马为何而止也同样是一个谜团。卢志明告诉记者,在《厦门市志》上只记载了“光绪34年(1908年),停止跑马。”据说,文史专家洪卜仁先生曾根据考证,认为随着厦门茶港地位的下降,茶叶贸易大量流失,导致举办赛马比赛的洋人们缺钱,最终被迫中止了赛马比赛。也有史料记载在1910年7月24日至25日,在厦门还举办了一场赛马比赛,在这之后,就没有洋人在厦门举办赛马比赛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