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小岞传统渔镇变身“生活艺术岛”

泉州晚报

在小岞镇,越来越多青年借助文化艺术“东风”返乡创业。(吴宗宝 摄)

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文化艺术节庆改变的不仅是泉州中心市区,也为泉州东极小岞镇注入发展新动能。

以小岞美术馆等龙头项目为依托,惠安小岞镇借助文化艺术力量,做好“静”和“留”两篇文章,积极探索建设“生活艺术岛”。如今,生活融入艺术、艺术滋养生活的小岛,已从“空巢岛”变身“返乡岛”“旅游热门目的地岛”。

一座乡村美术馆 打开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窗口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一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福建新锐油画家作品邀请展暨惠安小岞写生活动”走进小岞美术馆,5位特邀艺术家和20位新锐画家共展出122幅作品。写生期间,每位艺术家、画家从不同角度,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小岞碧海蓝天、展示渔乡美景、定格小岞生活艺术岛最美神韵,展现小岞人民心中憧憬的“生活艺术岛”。

文化艺术的风潮,让小岞镇改变了发展思路。“让生活融入艺术,以艺术滋养生活。”小岞镇党委书记唐彬彬介绍,近年来,小岞镇着力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保留了原生态的优美自然风光,还有独特而浓郁的惠女民俗风情,传承悠久的渔业文化以及曲艺、手工技艺、民间美术等大量非物质文化,吸引了大量画家、摄影爱好者来这里采风。

坐落于七里湖盐田,由知名建筑师董豫赣设计,枕着海风入睡的乡村美术馆——小岞美术馆,正是“小岞生活艺术岛”的文化名片和美丽地标。在这里,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石头外墙,百米风雨廊像波浪又像鱼鳞的红瓦地面,独具特色的“地坑”会议空间,由锅炉改造的咖啡雅座,从过滤水池变身而来的雅致水景,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如此,挂牌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写生基地、福建省校外美育实践基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等,小岞美术馆逐渐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并成功举办“第五届拉美艺术季”拉美及加勒比客座艺术家小岞写生艺术展等10多场次活动,吸引国内外200多位艺术名家前来参与。

“这里有着独特的滨海自然风貌和惠女文化,在全国众多乡镇和渔港中,率先开启了当地文化基因融合现代艺术音符的文明乡镇建设路径,让艺术家们通过画布在赞赏小岞天然之美的同时,歌颂小岞人追求文明和艺术化生活的情怀。”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如是说。

以小岞美术馆为龙头,该镇已系统梳理了1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唐彬彬介绍,下阶段,镇里还将进一步鼓励扶持现有的石头厝、盐田北岸、小岞美术馆、惠女家园等文创典型案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文创项目成为小岞未来发展的主流产业。同时,做好非遗传承活态化文章,加快推进惠女民俗博物馆、盐田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乡村非遗博物馆。

一股文化艺术风 掀起青年返乡创新创业热潮

小岞曾是传统渔镇,岛上的人们世代以讨海为生。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日渐衰竭,加之较为落后的传统发展模式,渔业经济一度陷入困境,当地不少青年离岛外出打工。

生活艺术岛的打造,催生文化艺术现象,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也让离乡的年轻人看好家乡的发展,掀起返乡创新创业热潮。

李伟国就是其中之一。一次机缘巧合,让曾是渔民的他,到晋江做起了电商生意。这些年来,了解到小岞文化艺术设施逐渐完善,许多外地游客来到小岞风车岛、美术馆游玩,李伟国看到了发展民宿经济的空间与可能。2017年,他回到小岞,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一座具有小岞文化特色的石头厝民宿。“希望在实现创收的同时,也让游客深入了解感受小岞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社会效益。”李伟国说。

不只是李伟国,位于赤湖林场的民宿“惠女家园”,干练的女老板李丽英头戴花头巾,身着自己改进的红衣蓝裤的传统惠女服饰,腰系精美宽大的银腰带。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岞人,李丽英在泉州市区、惠安城关开影楼时认识了许多摄影界人士,经常有人找她联系到小岞拍照的吃住事宜,加之她从小对惠女服饰传统艺术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13年,她回乡创办了惠安黄斗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惠安女文化创作基地,制作传统惠女服饰,成立惠女模特队,接待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

在小岞,像李伟国、李丽英这样返乡创业的人每年都在递增,逐渐形成青年创业“集群效应”。据了解,小岞镇依托美术馆创建“人才基地”,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创业政策解读、文创项目沙龙、行政审批“ETC”等服务,目前已吸引了30多名创业青年“带头人”返乡创业,新增就位岗位500多个。据统计,今年以来小岞接待游客已达58多万人次,带动旅游产业收入5900多万元。(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曾招雄)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