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9日电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9日介绍,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还处于“气象敏感型”阶段,2017-2018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显著好于常年平均水平,助推了当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资料图:市民戴口罩出行。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刘友宾介绍,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生态环境部编制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方案设定了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PM2.5浓度同比下降4%左右,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6%。
刘友宾介绍,这个目标是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专家们意见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的。目标设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还处于“气象敏感型”阶段,2017-2018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显著好于常年平均水平,助推了当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研究表明,当年空气质量改善是“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占七成,相对有利的气象条件占三成。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结果,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相比往年不利,将面临雾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将气象条件差异造成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差异补回来,再进一步下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方案中工作任务保持力度不减,压力不变。方案提出很多具体工作进度要求,如河北省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1亿吨,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万户,按计划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等,多项工作任务量都超过前两个秋冬季,充分表明了政府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
三是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将被严肃问责。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我们在充分考虑延续性、公平性与可达性的基础上科学设定2019-2020年秋冬季目标。
刘友宾介绍,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全力落实攻坚方案各项任务,大力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秋冬季改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