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化改革进展顺利 强制性国家标准压缩至2111项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1日电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于欣丽11日介绍,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标准化改革六项措施。目前,各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从原来的3600项压缩至2111项。

资料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a target=

资料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国新办9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问:国家正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标准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请问目前改革进展如何?

于欣丽介绍,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标准化改革六项措施。按照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将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分成了三个阶段来推进。每两年作为一个阶段,2019年至2020年作为第三阶段,目标是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目前,各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完成了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按照“一个市场、一个底线、一个标准”这样的改革目标,经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评估清理,原有的11224项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除了部分例外的领域(比如食品安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和强制性的地方标准,都已经废止或者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原来的3600项压缩至2111项,强制性标准的体系现在呈现出单项标准覆盖面宽,总体数量大幅减少这样一个特点。

二是开展了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对10万余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计划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集中复审,确定了需要废止的国家标准及计划2355项,行业标准及计划4886项,地方标准及计划5130项,标准滞后和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三是培育发展了一批团体标准。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出台培育团体标准相关政策,加强团体标准规范管理,团体标准从无到有。目前已有2600多家社会团体发布了9700多项团体标准,比如智慧交通、共享经济、养老服务等领域都诞生了团体标准,提升了标准的供给能力,有效满足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是放开搞活了企业标准。全面取消企业标准的备案,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领跑者制度。目前,已有22万多家企业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了114万多项标准,涵盖了195万种产品,其中119个产品型号入围了第三方评估机构2018年企业标准领跑者的名单,为消费者合理选择好产品提供了指引,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是推动开展地方标准化改革。根据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的规定,赋予设区的市地方标准制定权。原来只是在31个省市有制定地方标准的权力,现在增设所有设区的市标准制定权。增强了地方标准供给与服务能力,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国务院批准了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山西等5省开展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各地方在新旧动能转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及城市建设管理等多领域大力开展良好标准化实践,获得了积极的成效。

于欣丽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狠抓改革措施的落地,确保到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