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简述:正步向前 风光无限

人民日报

正步向前 风光无限(逐梦70年)

——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简述

伴随人民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70年来,美术工作者用生动的艺术语言记录人民军队的辉煌历程,反映人民军队的精神图谱,产生了大批影响深远的军事历史画和辉映时代的现实题材军旅佳作,并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美学品格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影响,抒写出守正创新的中国美术新篇章。

感奋的境界

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了文艺事业的繁荣巨变。艺术家为胜利而欢呼,为理想而高歌。一大批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革命美术工作者,在经历长期部队生活和革命战争锻炼后,对党和军队的革命斗争史充满感情,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以艺术的形式记载下来,成为他们胸中酝酿已久的愿望。因此,他们图绘革命历史,开启了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新纪元。

以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为代表的有组织的军事美术创作活动,成为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油画有胡一川《开镣》、罗工柳《地道战》、王式廓《井冈山会师》、莫朴《南昌起义》、高虹《决战前夕》、艾中信《红军过雪山》、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靳尚谊《送别》等,中国画有傅抱石《强渡大渡河》、王盛烈《八女投江》等,版画有古元《刘志丹和赤卫军》、关夫生《红军过草地》等,雕塑有王朝闻《刘胡兰》、潘鹤《艰苦岁月》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等。这些作品凝聚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特征,在军事历史美术创作领域,遵循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创作方向,以深厚的生活积淀、高尚的精神引领和朴素的艺术语言,恰当地体现了政治、社会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形象标志和经典佳作。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群众性美术活动获得很大发展,全军第二、三届美展隆重举办,展现了军队美术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成绩和贡献。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邓拓在《给美术创作带来新的生命》一文中热情洋溢地写道:“看看我们最可爱的英雄战士的作品吧,谁能不被这些作品表现的巨大生命力所鼓舞,而感到无限惊奇呢?”不少战士画家或小组的作品,如郎卓红(赵聿贤、周永家、冉茂魁三人组合)油画《抢救渔民》等,虽然稚嫩,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动的军营特色。相对于军事历史画来说,现实题材的军事美术创作在同时期也取得瞩目成就,像油画有张文新《工程列车》、何孔德《祖国来信》,中国画有程十发《欢乐的泼水节》、黄胄《巡逻图》等。这些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在艺术思想和语言表现方面反映出时代心声,把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推向一个令人感奋的境界。

稳健的变革

70年代,我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中的形象表达和视觉特征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1972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中,比较有影响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有:油画秦文美《铜墙铁壁》、何孔德《古田会议》、潘嘉峻《我是“海燕”》,中国画延松《延安新春》等。集体创作在当时非常流行,秦文美和延松其实就是以蔡亮和刘文西为主力的陕西省美术创作组。而《攻克锦州》《淮海大战》等场面宏大的军事题材油画,均由部队组织各创作室画家集体完成。另外,像陈逸飞油画《黄河颂》、沈嘉蔚油画《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等作品,借用舞台化的造型方式,突出主体人物的光辉形象,将充满“阳光感和幸福感”的审美趣味渗透于军事主题之中。这些作品作为一种样式的代表或典型,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图像特征和语言风格。

1977年“庆祝建军五十周年美展”中,不少青年才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许多老一辈画家重新拿起画笔,其创作风格承接新中国成立初期军事历史画传统,在情感表达与技巧运用上都有显著提高。如油画有靳之林《南泥湾》、郑洪流《跨过鸭绿江》、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画有李宝林和周顺凯《大会师》、杨力舟和王迎春《太行浩气传千古》、刘文西《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版画有王琦《林海巡逻》等。其中,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的油画《占领总统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艺术环境下,把军事题材的表达与呈现推向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该时期的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延续之前创作模式的同时,也昭示着中国美术转型与变革的开启。

伴随改革开放,军事题材美术创作者积极探索现实主义的时代变革和发展之路。如汪建伟油画《亲爱的妈妈》等作品,通过多种创作方法、各类流派相互碰撞交融,使自身视野更加开阔、观念更为开放,面貌日臻丰富。

军队美术工作者坚持以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手法展开创作,在保有军事美学特征和精神品质的前提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构建军旅美术的新形象。从“祖国在我心中”美展到“抗洪精神赞”美展,军队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和实力逐渐显现。“关注时代,表现军营”的责任意识和创作热忱,使他们的作品彰显出军旅美术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特征。如油画有邵亚川《巡堤》、尚丁《途中》、邢俊勤《第二小分队》、秦文清《士兵们》,中国画有张道兴《脚踏着祖国大地》,版画有程兆星《史册一·二章》等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达到高度统一。实践表明,军队美术历经调整转型,逐步确立了自身位置,找到了独特的文化定位和发展路径,并以高效的组织机制和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主流美术创作队伍的生力军。

精进的格局

跨入21世纪,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军队美术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在彰显核心价值与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凸显学术性的追求与个性化的表现,构建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形象和美学特征。

5年一届的全军美展,以及“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等专题展,不仅给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也促进了作品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许多军事题材美术佳作在这些平台上崭露头角后,又在全国美展上摘金夺银。如油画有骆根兴《西部年代》、陈坚《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白展望《壹玖肆玖》,中国画有袁武《抗联组画——生存》、苗再新《雪狼突击队》等,这些作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上,开创了新世纪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稳中求新、多元共进的精进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美术工作者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在根植军营厚土的同时,自觉融入时代洪流,以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英雄情怀浸润创作。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秉承“为兵服务在路上”的宗旨,军队美术工作者深入军营,走边防、下海岛,筑牢生活根基,贴近备战前沿,在继承我军战争年代美术工作鲜明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数字化传播方式,以丰富的造型手段和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诠释、宣传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和目标,涌现出一批深刻再现我军履行新任务、新使命的新风貌,生动描绘新时代士兵新风采的优秀作品,如中国画有李翔《南海·南海》、李连志《锋时代·预备》、张凯桐《梦》,油画有周武发《海洋深处的早餐》、张姝《骄阳》等。这些作品反映出当代军人的坚定理想信念、旺盛战斗意志,表现出鲜活的军营气息和昂扬的精神气度,是人民军队不畏艰苦和牺牲、敢于斗争和胜利的真实写照。

新时代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如何跨越“高原”、勇攀“高峰”,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现实课题。近年来,通过实施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再到“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等,军事题材在这批主旋律精品力作中占据相当比重。如邵亚川油画《四渡赤水出奇兵》,孙向阳、陈树东、孔平合作的油画《大会师》,孙浩油画《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等,这些作品在探索与现实语境相吻合的创作方式,传递主题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容量方面,既遵循现实主义创作规律,又着力将时代语境和审美特征投射到作品中,提升了军事题材美术的社会影响力和艺术感召力,从而推动整体创作水平跨上新台阶。

新时代产生新气象,新气象催生新艺术。有志于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美术工作者,自觉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聚焦和描绘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精神图谱和视觉见证。

展望未来,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任重道远,正步向前,风光无限。

(作者为解放军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许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