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几年被单位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评“优秀养路工”称号……提到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市郊公路站站长陈德清,身边的同事都称赞他是“牛”站长。
这名站长为何“牛”?沿着陈德清的工作轨迹可以发现,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的“牛”不在于脾气,而是“牛”在传承、服务、匠心等方面。
“牛”在传承——
扎根公路事业 延续好家风
在泉州养路人中,常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献完青春献一生,献完一生献子孙。不少养路人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扎根公路,成为“路二代”。今年40岁的陈德清也是“路二代”的一员。
回忆第一天上班的情形,陈德清腼腆地告诉记者,那是1991年11月的一天,临行前,父亲谆谆教导他:要做好养路人,就一定不能怕吃苦,怕困难。“父训家风始终鞭策、激励着我。”陈德清说,到公路站的第一天,他就拿着扫把跟着老师傅们出去扫公路。这一扫就是20多年。
陈德清所在的市郊公路站担负着进出泉州重要通道的管养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都可能要紧急到现场处理影响交通通行的路况。凌晨路面滴洒漏、山路落石、井盖缺失等等……无数个相似的夜晚、清晨,一接到群众的反映,陈德清总是在第一时间带着值班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为进出城市的人们提供畅通安全的公路环境。
作为站长,为了能在突发事件出现的第一时间做好处置工作,他还动员妻子和女儿住在公路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以身作则,才能做好养路人的传承,带动公路站的其他养护工作人员认真投入工作。”对此,陈德清觉得无怨无悔。
“牛”在服务——
独当一面 做“全能手”
随着社会进步,公路养护也进入机械作业的时代。这也倒逼着作为站长的陈德清带头充电学习。
1997年,陈德清通过培训拿到了驾驶证B证,此后,“养路机”“扫地王”“农用车”……各种设备车辆,陈德清无不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公路上的事,修修补补是最常见的,无论是修补水泥路需要的拌水泥砂浆、水泥找平,还是沥青路修补的沥青拌和,他样样拿手。
在单位,由于学习的技能多,碰到有些机械其他同事不会操作,陈德清都要亲自动手,渐渐地,一些同事也跟着他钻研起来。陈德清说,养护公路中,多掌握一些技能,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牛”在创新——
匠心筑梦 永无止境
在公路养护中,“匠心”“创新”也是陈德清身上的显著标签。“工作过程中,他常常思考着怎样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陈德清的同事如是说。
采访中,陈德清的同事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匠心”小故事:在日常公路养护中,看到工人在修筑桥涵检查通道时,每修葺一座通道都要重新用木板钉制通道模具,既费时费力,又浪费木料,陈德清就开始尝试,画图纸、打磨、焊接、实验,最终研制出了桥涵检查通道活动模板。这一活动模板大大减少了施工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受到工人们的一致称赞。
2018年,陈德清调至市郊公路站当站长。清理桥梁伸缩缝是后渚大桥、泉州晋江大桥、泉州大桥等几座大型桥梁养护的重要工作。一上任,看到养护工人们在清理伸缩缝时,背负着六七十斤重的清灌缝机,在扬起的尘土中艰难前行,陈德清当即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漫天扬尘的作业状况。一下班,他就躲进市郊公路站的工具库,几经摸索改良,研制出自行式清灌缝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德清研制的桥涵检查通道活动模板,在2017年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桥梁伸缩缝小型清吸机在2018年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中走在前头,带动团队,这是我们价值的体现。”陈德清说。
记者 林书修